近年来,惠安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创新打造产业链党建工作模式,通过织密组织“服务链”,激发产业“内生力”,引领校服、雕艺、石化、食品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持续擦亮“惠企安商”品牌。
以组织强链实现企业党建“协同联动”
秉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在哪里”的工作理念,党建赋能提振链上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建强组织体系。以校服、雕艺等行业协会党组织为核心,以行业龙头企业党组织作为锚点,建立“1个产业协会党组织+X个龙头企业党组织+N家会员企业”党建组织体系。螺阳镇依托校服行业协会组建校服产业链,以新同兴、爱格乐等企业党组织为龙头,吸纳200多家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带动就业15万人次,近三年年产值约25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达40%。二是健全协同机制。建立处级党员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定期问企需、破难题、解痛点,畅通企业诉求通道。产业链党委定期举办产业链党建会、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联席会议等,有效解决企业经营、招工、员工保障等问题。全县近3年累计出台“惠企安商”系列措施111条,兑现惠企资金超16亿元。三是深化结对共建。每月由协会党组织指定链上企业党组织轮流担任“东道主”,开展“共享党日”主题活动,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困难互助。惠安雕艺文创园联合党支部每月组织党员深入雕艺文创园区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将党员“先锋力”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以资源联链实现产业生态“链上增效”
从培育壮大产业链条、多方推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着手,多维度打造产业生态圈。一是加速要素强链。发挥产业链链主部门的牵头作用和行业协会的号召作用,实施“龙头引动连片集群”模式,加速产业要素向核心园区集聚。2024年以来,以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为基点,新建及购置厂房近100万平方米,带动传统零散校服企业“出村入园”,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精研产业补链。各产业链在链主部门带动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与上下游产业、异地高精特新企业、学会的共建联建。县石雕石材协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构建“政、学、研、产、商”全链条合作机制,推动惠安石雕从“传统工艺”向“生活工美”转型,实现产业版本迭代升级。三是聚焦活动延链。开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通过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乡贤新春座谈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仅2025年春节期间就开展招商活动6场、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 278.6 亿元。
以服务优链实现惠企模式“长效护航”
以行业协会为桥梁对接上级资源,推动稳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一是打造助企示范带。各镇选派220余名党员组建“红链”服务队,依托行业协会党组织常态化开展政企、银企、税企对接活动和“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累计走访企业超2000家次,精准收集要素保障、技术创新等领域发展诉求,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700 多项。二是注入营商强心剂。创新“政策找企2.0” 服务模式,组建 "1+1+N" 党员助企服务队,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再上台阶”大讨论活动,精准梳理企业个性化需求,实现惠企政策“一企一策”智能匹配、直达兑现,累计惠及企业超百家。三是树立服务新标杆。园区行业协会、企业与周边村社区联动联建,联合惠安农信联社组建“骑手服务队”,针对石化、食品、校服等重点产业链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2024年来累计为1726户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担保 23.2亿元,2025年发放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14户5870万元,有效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