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惠安 > 惠安新闻 > 正文

惠安仕尾村明代有位肃盗惩贪名宦 青史留名其墓尚存

来源:泉州晚报 2016-04-29 16:16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  肃盗惩贪的名宦郑一信

­  位于惠安县紫山镇仕尾村的郑氏家庙始建于宋元,建筑极富闽南宗祠特色;明代仕尾郑氏一族出了一位铁面无私的按察司副使郑一信,执法不阿,青史留名,其墓尚存,今已蔚为胜迹

­  仕尾郑氏家庙极富闽南宗祠特色

­  2013年,电视剧《大明按察使》曾在国内热映,里面“铁面御史”周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在明代,惠安仕尾村也出了位铁面按察司副使,他剪除盗魁,惩治贪官,辨雪冤屈,名镌史册。他的名字就叫郑一信……

­  □本报记者 吴拏云 陈小阳 通讯员 郑成法 文/图

­  家庙内藏有 众多“宝贝”

­  惠安县紫山镇仕尾村是一个坐落于惠安城西黄塘溪(古称西溪)西畔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日前,记者接到仕尾村郑氏家庙管委会打来的电话,讲述该家庙悠久的历史,以及郑氏仕尾系历代先贤的故事。出乎意外的是,在惠安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名宦郑一信,恰是出自仕尾郑氏一族,记者闻讯赶往仕尾村一探究竟。

­  据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郑炳堂介绍,仕尾郑氏家庙始建于宋元时期,准确年代失考。仕尾郑氏祖代相传,家庙最初以仕尾村肇基始祖“蔡大人”废弃的马厩修建而成,有天井16个,规模宏大。元末明初,家庙遭“红巾贼(即抗元红巾军)”焚毁,后几经修葺,至清中叶废。清末民初,惠安、河市等地“五路”郑氏族人,共同出资,于原址西侧40米处重建郑氏家庙,并置“添香祀田”近三亩,由“五郑”族人轮耕,收成供每年惠安郑氏宗亲进行冬祭之用。

­  仕尾郑氏家庙坐北向南,与民居毗邻。家庙前有广场、泮池,后有村道衔接,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开间两进深,中有天井,土木结构,设有门埕,前后厅、左右厢房、天井等,按中轴对称布局。家庙门墙为砖石筑砌,外观呈凹斗型,开设三门,一字排列。前进以石构为主。后进厅(主厅)进深三柱,为抬梁式木构架,额枋、斗拱、雀替、柁墩等木构件,或精雕细琢,或饰以彩画,精致古朴。主厅内设祭祀神龛。在主厅后方还设有贮藏室,储藏祭祀用的祭祀物、厨具、餐具等。整座家庙极富闽南宗祠特色。

­  “原家庙主殿神龛内安置烫金祭祀神位100多尊,有五代梁开平进士希闵公、宋咸平进士褎公、宋天圣进士方公、宋嘉祐进士前公、明三水教谕慎庵公、明嘉靖进士一信公、明嘉靖举人一濂公、明天启武举为宪公、清道光恩贡纯公等郑氏先贤及其列祖列宗。此外,除祀奉郑氏先祖外,还配祀仕尾村肇基始祖‘蔡大人’。神龛左右镌联曰:‘祖孙父子进士,叔侄兄弟明经’。”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秘书长郑成法说道,“厅堂上方还高悬有匾额十八方。”

­  在仕尾郑氏家庙院落门口,立有一块宋代功德碑,碑高约120厘米,宽68厘米,厚约15厘米,保存完好。碑面上刻有正楷碑文,上面写着“泉州开元寺尊胜院济阳(蔡氏郡望)十四代孙僧嗣昭,捐金命工用石缔剏榕台及四畔桥路,兴工于乙丑正月庚辰,毕役于孟夏己酉。工、匠、人等计柒佰緍,足是举也。革故址而鼎新,壮宏规而益大,其功诚可书也。谨志。咸淳改元巳月(四月)望日(十五日)宗姪□□等立。”不难看出,仕尾村以前曾有蔡氏居住,后来该族出了一位僧人嗣昭捐资兴建榕台及四畔桥路,惠及乡里。只不过,据介绍,仕尾村现今已无蔡氏居住。

­  家庙的院内还收藏有一块唐代神道碑,碑高约140厘米,宽90厘米,厚20厘米,上面隶体阴刻着“唐鸿胪卿留公神道”八个大字。该神道碑原竖立在仕尾村田间地头,历经千余年风雨。上世纪50年代,此碑曾被村民搬去砌猪圈。后为郑氏族人发现,请回收藏于家庙中。家庙内还有一块青石匾,据说原为明嘉靖进士郑一信别墅的楼匾额石,匾额上书“景莲楼”三字,寓意“其景如莲,出淤泥而不染”。郑氏族人表示,家庙前广场尚待修复改造,家庙将是族人祭祖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好场所。

­  郑氏家庙主殿精雕细琢

­  明代宿儒之墓 成重要史迹

­  “来到仕尾村,不能不拜琛公墓!”这琛公墓即为郑琛之墓,仕尾郑氏族人对郑琛是极为敬重的。据悉,郑琛,字必献、号慎庵,惠安古十七都西溪蔡里(即今惠安紫山镇仕尾村)人,明嘉靖贡生,官及嵊县(今浙江嵊州市)训导、三水(今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教谕。郑琛官虽不大,但他学识渊博,呕心教育,世留芳名。郑琛卒于明嘉靖丙辰(1556年),年八十有二。他去世后,当朝名宦、惠安历史名人李恺、庄应祯、黄森共同为其主铭。其中,墓志铭撰文者李恺,明嘉靖壬辰(1532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篆额者庄应祯,明嘉靖丁未(1547年)进士,官至广东右布政使;书丹者黄森,明嘉靖癸丑(1553年)进士,官及南京户部主事,迁岷王府左长吏。三人对郑琛一生予以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证明郑琛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

­  郑琛墓位于仕尾村后山。墓茔坐西朝东,前望漪漪西溪之水,后倚壘壘后山之丘。墓体原由花岗岩筑砌,墓室共二圹,为郑琛与配淑懿陈氏合葬墓。墓室砖拱砌,外封糖水灰。墓埕分三级,整体呈“风”字形,前立狮子石望柱,具有典型的明代闽南墓葬特色。郑琛墓前的圆顶墓碑上并无文字,据说明代的墓大多碑无行文。可惜,早年该墓墓室曾被盗,墓桌、墓手等石构件被毁,墓前石狮子只剩一尊,石望也只余一根。上世纪60年代,村民从该墓前墓室中挖得墓志铭一块,并予以收藏。遗憾的是,或许由于收藏者文物保护意识的欠缺,墓志铭的上部缺损,右下角还曾被当做磨刀石使用,部分文字已磨平,但铭文的主要内容仍依稀可辨。2014年6月,仕尾村郑琛后裔宗亲捐资出力重修该墓,恢复原貌,蔚为胜迹景观。2013年10月,郑琛墓被确定为“惠安文物史迹”之“名人贵族墓”,并被录入《惠安文物史迹》一书。

­  郑成法告诉我们:“郑琛被世人尊为‘明代宿儒’,名宦郑一信正是他的孙子。郑琛桃李满天下,门下弟子得其衣钵者,有钦州学正张荣、鲁山教谕苏松、太平教谕黄汉等,皆名声显赫的博学之士。”

­  郑成法正在介绍家庙内宋代功德碑所载内容

­  执法不阿 却终致“劾归”

­  郑一信,字君允、号石岩。身为名儒郑琛之孙,郑一信“生而颖敏,精工博士家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郑一信在乡试中,以“亚元”的优异成绩中举,同时中榜的还有他的从弟郑一濂。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郑一信经殿试,蟾宫折桂,荣登范应期榜进士。登第后,郑一信便奉诏入朝为官,开启仕途生涯。

­  史书记载,明嘉靖四十四年,郑一信“初授南(南京)行人”,即出任南京礼部行人司的“行人”一职,执掌传旨、册封及升官品与俸秩诸事。由于郑一信“为政精敏待裁”,做人刚直,才智超著,没几年就因不断升迁,官至南(南京)刑部员外郎,主司刑法、狱讼等事务。在南京刑部为官期间,郑一信充分显示出其执法不阿、刚正廉洁的为人秉性,在狱讼事务中,做到“崇教持法,不避嫌怨”,因而“平反甚众”,深得民心。

­  据郑成法介绍,明隆庆五年(1571年),郑一信再次得到提拔,被朝廷敕封为“出守金华”,即出任金华知府,官阶为正四品。当时的金华地处浙江僻远山区,民风彪悍,官盗勾结屡见不鲜。郑一信上任后,通过明察暗访,严饬吏治,先后擒获一批强盗魁首,并逮捕若干豪门大族的成员,特别是将当地长期鱼肉乡里的“剧毒大盗”傅某绳之以法,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金华境内逐渐变得法治严明、秩序井然。民间颂赞郑一信“神明”,称其清正严明。明南京国子监祭酒陆可教更是坦言:“以彼观之,即文翁(汉景帝时任蜀郡太守)何让焉?讵云张(张敞)、尹(尹翁归)哉!”意思是说,以郑一信的清正严明、刚直不阿,即使与文翁比都不逊色,更何况是张敞、尹翁归!

­  明万历三年(1575年),郑一信从浙江金华迁调至贵州石阡郡,继任知府。石阡郡,地处贵州“苗夷”山区,比较偏僻,社会治安相当复杂、混乱。郑一信到任后,依据当地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以严惩恶,以宽待民,获得苗人的好评。郑一信主政石阡郡前后6年,政绩卓著,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被朝廷委以四川按察司副使重任。郑一信离任石阡郡后,万历十年(1582年)石阡郡士民感其恩德,于城南修建生祠“遗爱祠”,将其“并入祠内”供奉。

­  出任四川按察司副使期间,郑一信加大整饬吏治力度,淘汰并惩治了一批贪污受贿的官员,因而“自诸曹掾史以下,咸重足敛迹,不敢以身试法”。两年后,郑一信迁任广西按察司副使,“分巡右江”。在任期间,执掌广西地方大权的官员曾下令查报剿除匪盗所获俘虏及首级的数目,意欲夸大数量以显耀地方“功绩”。但郑一信在查核时,恪尽职守,实事求是,坚持不肯伪造政绩。

­  正是因为郑一信为官之时执法森明,使得贪官污吏、徇私舞弊者对他如鲠在喉,既怕且恨。于是,这些人便伺机想通过罗织罪名,扳倒郑一信。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郑一信借入朝觐贺之机,顺道返乡,归葬父母。此举本是人之常情,不料却被人捉住把柄,在朝堂上对其弹劾,终致郑一信无奈“劾归”。

­  郑琛墓整体呈“风”字形

­  “景莲楼”石匾原为郑一信别墅的楼匾额石

­  郑一信之墓今已蔚为胜迹

­  归葬青山 德泽永垂

­  “因遭弹劾而被免官的郑一信,返回仕尾故里,在这里盖了一幢‘景莲楼’,过起闲逸的晚年生活。他每日除翻阅大量书籍外,还常召集乡贤、诸生,为他们讲学授道,受到家乡人的崇敬。”郑成法为我们讲述道。归乡后,郑一信曾作一首愁怀诗曰《遣闷》:“湖海二毛书剑收,惯看人世坐消忧。权门炙手翻罗雀,蔀屋生尘爽画楼。秋水空涵万象影,晴天不碍片云浮。百年心事谁堪语,明月清风老一邱。”(“二毛”指的是黑白鬓发)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同时,也看到了郑一信的铮铮铁骨和坦荡情怀。

­  惠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称,在《四川通志》、《浙江通志》、《广西通志》以及《重纂福建通志》中,都有记载郑一信的事迹,可见其人影响之广之深。

­  我们在仕尾村附近的上帝公山(今聚龙小镇内)找到了郑一信之墓。墓茔坐西朝东偏北,西溪自茔前蜿蜒东去,龟山、蛇山分立左右,气象万千。墓圹共五室,砖拱砌,纵深2.95米,五室总宽5.4米,高1.45米,外封糖水灰。墓的前面用花岗岩筑砌,呈“风”字形,前方立有两根文笔石望柱,是典型的明代文官墓葬。墓前竖有花岗岩无字石墓碑,碑高1.95米,宽1.26米。不过该墓早年亦曾被盗,今墓碑上尚有裂痕,据说是墓碑被盗墓者掘断后,乡人将之重新黏合留下的痕迹。墓碑虽无字,但仕尾村人却世代留下口碑,称此墓为“仕尾进士墓”。2009年,仕尾郑氏一族重修此墓,使之与聚龙山水浑然一体,也让先贤之德泽永垂。

­  仕尾村的西北部,就是如今的动车站惠安西站所在地,不时会有动车的轰鸣划破村子的宁静,同时也给村子带来新的活力。据郑成法介绍,仕尾村内原有一条千年古驿道,是古代泉州通往福州的重要官道。而今古驿道旧址旁就是绵延伸向远方的动车轨道,古今两条道,速度各不同,人生戏剧也在此不断上演,唯有沉淀下来的故事为大地所涵养,并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斩获全国亚军!泉州市城东中学啦啦队闪耀全
  • 配套再完善!泉州中央商务区一批项目迎来新
  • 泉港区举办“厚植家国情怀 墨韵礼赞泉港”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