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督管理,是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利益、促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丰泽区以原村集体产权改革为契机,针对当前原村集体“三资”监管乏力、管理不规范、发展载体不足、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探索形成“345”工作法,规范原村集体“三资”监管,助推原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党建引领 “三大引擎”共助力
“居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社区强不强,全看领头雁。”丰泽区深化“一核引领·多元一体”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通过“社区巡察、人才选育、党建考评”三大引擎,选好配强社区原村集体经济“掌舵人”和“划桨者”。
以巡察促提升。派出8个巡察组63人对全区80个社区开展巡察全覆盖,从群众“痛点”破题,紧盯“强基促稳”、原村集体“三资”、惠民政策等问题,推动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以人才助发展。实施“领头雁”计划,每年筛选确定20%的重点培养对象,异地挂职锻炼1个月。积极从外出经商人员、致富能手中,挑选充实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队伍,选派52名社区“金融助理”,帮助26个社区引进集体经济发展项目75个,增加创收340多万元。
以考评激活力。将原村集体经济监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社区班子绩效考评、干部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年终绩效福利等挂钩。
夯实基础 “四个规范”强筋骨
针对社区集体资产财务混乱、坐收坐支、记账乱涂乱改等问题,通过建章立制、分账运行、清产核资、专项整治等四大措施,对症下药,加强监管。
规范台账管理。采取先资金、资产、资源逐步清理的方式,组织对所有原村集体货币资金、不动产、滩涂以及债权债务等分类清查,登记造册,全面公示,动态管理。
规范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集体经济日常监督工作新模式,发挥街居监督链条作用。2019年共完成清理社区数78个,完成率整改率均达100%。
规范事务分离。在56个有集体资产的社区统一成立集体经济联合合作社,明确法人地位。以北峰街道为试点设立“三资”监管中心,在东美社区试点推行居委会事务和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实行“居财街管”、“组财村管”。
规范制度体系。出台原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居务公开决策监督等文件,扎实抓好居务“公开、决策、监督”三项制度规范建设。
因地制宜 “五驾马车”促发展
根据原村集体区位优势、资产结构、股权比例等实际,为原村集体量身定做发展思路,多元化驱动原村集体经济发展。
资产运营。针对固定资产较多的原村集体,引导社区摸清闲置的办公用房、旧厂房等集体资产家底,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宾馆等新兴行业。如丰泽街道东霞资产组利用闲置厂房改造出租开办滨海酒店收取租金。
合作开发。针对居民小区较多的原村集体,采取与投资人合伙经营、按股分红的方式,大力发展家政中介、停车收费、水电话费代缴等便民服务。如丰泽社区对丰泽新村小区停车位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年增收近100万元。
跨域投资。针对资金积累较多的原村集体,引导打破辖区土地资源有限的瓶颈,通过跨地区投资购买土地、店面等不动资产、新建厂房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的保值。灯星社区筹集近2000万元资金,跨区域到泉州台商投资区征用41亩土地建设标准厂房,年收租金66万元。
产业招商。针对商业街区资源丰富的原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零售、服务等新商业业态。如东湖社区开办东湖菜市场和湖心后街小商品夜市,每年带来180万元的摊位租金及管理费收入。
项目带动。针对商业发展薄弱的城郊型原村集体,引导借助城市后花园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经济,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华大街道城东社区利用闲置土地引进鲜花港项目,年吸引游客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