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7日讯 “汉字有独特的造型美,写书法能让人静心、专注,还能培养人的气质。”上周日上午,30名小记者坐在海都甲第书院,静静地倾听出培阳老师的书法课。出培阳老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具备)、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专职书法教师,他告诉小朋友,汉字的美由点和线构成,每一个汉字都有独特的造型美。
听老师讲课,小记者们目不转睛
精彩的书法故事
西湖小学三年一班 张佳怡
书法,是我国的艺术,它历史悠久,源远长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7月5日上午,我终于走进书法的殿堂,品尝到了书法这一道美味佳肴和它的乐趣。
那天上午,我和妈妈来到了海峡都市报16楼的甲第书院听讲,在那里,书法家出培阳给我们讲了许多书法大师和大师的作品,有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让我知道了古人是多么聪明,他们写的字是多么苍劲有力、龙飞凤舞,就连我这个对书法不怎么懂的人也禁不住停下来欣赏。
这堂有趣的书法课,让我觉得学习书法有很多益处,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可以逐步养成细致的内心,自觉认真和意志力的锻炼。所以从小认真写好字其实也是在学做人,做一个品行端正、诚实善良、有责任的中国人。
当一回小记者听课
丰泽湖心实小二年二班 李佳骏
上周日上午,我去海都报甲第书院,听一堂有趣的书法课。
到了书院,一走进去,“哇!”我不由得惊叹道,一副副字帖挂在墙上,那些字,又大方,又漂亮!让人觉得非常神气!
我们的老师姓“出”,大家都叫他“出老师”,出老师可是有名的书法老师哟!
开始上课了,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传说《仓颉造字》,后面,又讲了一些书法名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我们这些小记者都听得津津有味!
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字的发展过程,从甲骨文到隶书,再发展到楷书、行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那可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一堂课不仅有趣,而且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书法的知识。
一堂书法课
海滨小学四年二班 田佩钢
上周日,我和同学一起到海都报甲第书院,听了一堂趣味的书法课。
这次来的书法老师是丰泽第八中心小学的出老师,他在泉州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老师。上课了,出老师问我们:“字是怎么来的?”小记者们纷纷摇头,接着,老师给我们看了个《仓颉造字》的视频。“原来字是这么来的啊!”看完视频后,众人异口同声地说。
接着,老师又说了字的变化,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刻在动物或其他骨头上的字。后来,演变成了篆书,篆书分为三种:一是钟鼎文,二是石鼓文,三是小篆。接下来,隶书演变成楷书和草书。隶书有一大特点——“蚕头燕尾”,起锋像蚕,收锋像燕。楷书后就是行书,行书的速度比较快。
啊,这节课不仅有趣,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海都记者 林继学 吕波 实习生 吕德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