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善于教导学生正确面对恋爱问题
分析
多方面原因造成学生早恋
“男女生交往没有错,早恋更不是学生的错。”中国青少年研究委员会委员、教育专家张秀云认为,所谓早恋是青春期荷尔蒙引发的对异性朦胧的爱慕情愫,早恋现象增多、年龄提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盲目责怪孩子。
“现在的孩子不会像以前吃不饱穿不暖了,相反,过度摄入使他们体内的营养过剩,造成性早熟。”中国保健协会高级营养师朱渭鸿也认为,生理上的早熟促使青少年性心理早熟。
泉州培元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蔡文佳老师表示,除了现在中学生性意识发展大大提前的内因外,导致中小学生早恋的外因还有几方面,如孩子在成长中缺乏完整的父爱或母爱;有些学校、教师对学生早恋的问题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文化污染孩子的心灵等。
专家
早恋是“青春期过分亲密”
如何让早恋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成为所有家长和老师关注的焦点。父母该怎样引导孩子呢?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高级教师陈秀宝建议,面对现在的孩子,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家长不要“欲语还休,拐弯抹角”,要及时了解他们,坦诚和孩子沟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涉及性的话题,要未雨绸缪,提前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走弯路。
“要与孩子朋友式地交心。”张秀云认为,青少年一般不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感情问题,因为家长给孩子的感觉通常是居高临下的,不能和孩子成为平起平坐的朋友,却以爱的名义粗暴制止孩子恋爱,只会引起孩子反感。只有尊重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孩子才愿意向家长袒露心扉。
“说早恋就有批评倾向,不科学。正确的提法应该是‘青春期过分亲密’。”蔡文佳认为,现在学生“恋爱”已出现了低龄化、普遍化和公开化的趋势。此类早恋现象有两个特点:情感的不稳定性和结局的不确定性,所以不能武断地判断对错,要辩证看待,学校和家庭对此要有一颗平和之心。她指出,面对中学生恋爱问题,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记者 张晓明 许雅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