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岱仙湖畔,灯光秀在水面铺展璀璨画卷,民宿里传来南音悠扬,农家乐的药膳香飘出巷弄……走进水口镇湖坂村,这幅“山水含情、产业兴旺、百姓安乐”的图景,是水口镇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专项行动为引擎,驱动湖坂村全域旅游发展、撬动共同富裕的生动缩影。如今的湖坂村,不仅有国家级生态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金字招牌”,更以实打实的富民成效,让“产业共富、民生共富、精神共富”从愿景变为村民可感可及的生活实景。
项目建设提速度,让山水资源变成“共富资本”
“以前项目推进困难重重,现在镇里推行‘一站式攻坚’,专班蹲点现场办公,从创意策划到‘五一’首映只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期间不仅克服了湖水洪流等自然条件限制,还同步解决了电力供应、安全防护等系列难题。”湖坂村党委书记黄祖博望着岱仙湖水上灯光秀的流光溢彩,语气里满是感慨。
水口镇创新打造的岱仙湖水上灯光秀夜间文旅项目,以《棋局之上——纵横经纬与世界对话》《白凤凰之歌》等彰显地域特色的影片为内容,“五一”期间首映便吸引超千人次观赏,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15%,夜间经济占比提升至20%,正是水口镇以作风转变推动项目提速的鲜活例证。
作风的转变,还体现在对旅游资源的高效整合上。针对过去“景点分散、审批繁琐”的堵点,水口镇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一线调研—集中会商—挂图作战”工作机制。镇领导班子带队下沉湖坂村多次开展专题调研,梳理出“资源整合不充分、项目推进缓慢”等6类问题,随后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敲定“双核驱动、多元协同”的“1+1+N”全域旅游格局;通过“挂图作战”倒逼工期,将任务分解为18项具体节点,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让散落的山水资源快速串联成“全域画卷”。
效能的提升,更让村民快速捧起“旅游饭碗”。石牛山景区扩容时,镇里积极对接企业搭建就业桥梁,深入村民小组摸排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推动160余名村民签约入职,从事商品销售、环境维护等工作,月收入保底 4000元。
“以前等靠要,现在干部帮我们找路子。”村民黄大叔算着账:自家农家乐去年增收6万,妻子在景区上班月入4500元,“这都是旅游变实带来的‘真金白银’。”眼下,镇里正加速推进咖啡馆等新业态引进,村民闲置商铺出租方案已完成公示,预计每户年增租金收入超万元。
服务下沉解民忧,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户人家”
走进岱仙人才之家,很难想象这座集高端民宿、艺术展厅、运动设施于一体的建筑,曾是闲置多年的水口中心小学。
“过去校舍产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镇里成立专班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仅用两周就厘清产权关系,协调完成校舍移交手续。”岱仙人才之家负责人朱永峰介绍,从产权明晰到与运营方签约仅用28天,年租金超2万元,实现了闲置资产的“华丽转身”。这一变化,正是水口镇主动作为破解历史遗留问题,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机的生动体现。
水口镇聚焦“民生痛点”清单,用效能提升打通普惠共享“最后一公里”。针对农特产品“卖难”问题,水口镇牵头搭建“五福水口”线上平台,创新“政府领导+主播达人”双IP助农机制,开展水口共富“云派对”直播,以水口共富实践为切入点,推介销售山茶油、铁皮石斛等农特产品,在线观看数与点赞数双双刷新县融媒体2025年直播历史纪录。
“以前背着药材跑县城,现在手机一点就有销路。”脱贫户黄月宝笑着说,在镇里培育的岱仙湖种养专业合作社、森林人家种养合作社、森益专业养殖合作社等3家“农业+旅游”合作社带动下,40余名低保户、脱贫户年增收超5000元,农特产品真正实现“产得出、运得走、卖得俏”。
跨镇联建的优势,在“共富联盟”中愈发凸显。考虑到800余名库区移民集中居住的实际,镇党委牵头促成湖坂村与浔中镇金凤社区“结对子”,推动6项联建事项、4个共建项目快速落地;推动榜上村、村场村、湖坂村成立文旅融合片区联合党委,策划6个乡村旅游共建项目,让单打独斗的“小农户”融入产业链。此外,通过邀请专家人才定期驻村指导,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20余名。“专家手把手教技术,我们的水蜜桃品质提升了,价格也上去了。”种植户张清芳说,通过专家指导改良种植技术,自家水蜜桃产销量比去年提高了15%。
实干担当强根基,让精神富足点亮“幸福底色”
“修缮12栋老建筑,既要保风貌又要赶工期,干部们带着施工队一线攻坚,硬是提前20天完工!”站在修复一新的树德堂前,村民们对镇里的钉钉子精神赞不绝口。水口镇深入推进建筑立面改造,塑造统一和谐的乡村风貌,用85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撬动2520万元投入古镇提升,“灰黑瓦、燕尾脊”的“戴云山筑”风格让古村焕发新生,这背后是干部们一次又一次修改方案、现场督办的实干身影。
对于村里的留守老人,“爱心食堂+多元课堂”模式更显温情。水口镇组建“党员宣讲团”,村里的留守老人们吃饭时能听政策、学知识,还能在“银龄学堂”学音乐、练养生。“干部把服务送到心坎上,我们日子比蜜甜。”78岁的林钱阿婆说,如今村里有了南音社、主题公园,文化生活比城里还丰富。这是水口镇将作风效能延伸到民生末梢的温暖实践。
从“慢作为”到“马上办”,从“各自为战”到“抱团攻坚”,水口镇以作风转变破解发展难题,以效能提升激活共富动能。正如水口镇党委书记蔡伟明所说:“作风效能的提升,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笑脸里。”如今的水口镇,正以党建为笔,以作风为墨,在共同富裕的画卷上,继续书写着更动人的篇章。
(记者 吴有森通讯员 陈光照 张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