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是一个时间标尺,但在蓬莱镇彭格村,15分钟成了一个衡量群众品质文化生活的鲜活刻度,不仅“圈”出更多便利的公共文化空间,更“圈”出了群众多元的幸福美好生活。
夜幕降临,彭格村文化健身广场上响起一阵阵悠扬舒缓的乐曲,晚饭后的群众纷至沓来跳广场舞,享受着“文化晚宴”。在彭格村“党建+”邻里中心农家书屋,书架上各类书籍整齐排列,群众可围坐在书桌前翻阅书籍……
“我家就住在村‘党建+’邻里中心旁边,每天步行来这里只要几分钟,非常方便。”村民陈大爷经常带着孙子在农家书屋翻阅绘本。“现在各类文化、休闲、体育设施和场所都是抬脚就能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提高了生活品质。”陈大爷说。
据了解,“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旨在以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用15分钟走路能到达的范围,来衡量群众的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
近年来,彭格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聚焦邻里中心建设,挖掘利用现有优质资源,高标准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村党支部书记陈全能告诉记者,几年来,在侨亲和乡村能人的鼎力支持下,村里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群众带来“近距离”的文化供给,文化生活也更加贴近群众。
近日,彭格村“党建+”邻里中心携手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溪望”实践队走进彭格小学,为小朋友们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夏令营之旅。实践队老师巧妙地以沉浸式活动为笔,以知识与乐趣为墨,精心打造“声动其境”课堂,构建起“知识+乐趣”的双丰收生态。“老师们就像自家的哥哥姐姐们一样,细心地教孩子们学习,我们家长们太放心了!”村民陈剑明对本次活动十分满意。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不仅要集中人力物力“建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进圈”,还要有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让基层公共文化“出圈”。为此,彭格村依托罗星公园、大爱湖、文化广场等文化驿站,利用各种传统节日举办广场舞比赛、腰鼓队比赛、拔河比赛等娱乐活动,丰富村民体育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共建共享,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不仅如此,为鼓励更多文化志愿者融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彭格村积极探索多种运行模式,鼓励文艺团队、文化带头人和文化志愿者等,全过程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加快建成共建共享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陈全能表示,村里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着力营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文化空间,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记者 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