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正如法国葡萄酒一样,安溪铁观音也讲究风土,不同的产区地理环境都会赋予茶叶独特的“基因”。
在虎邱镇石山村,这里的安溪铁观音茶树扎根于岩石缝隙中,孕育出独一无二的“石山韵”。这种融合了矿物质气息与观音韵的茶香,不仅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还吸引了西安一寻茶小组驻留参与电商平台与文化传播,助力小山村茶叶绽放新活力。
石山村一隅
岩缝生绿,技艺传承守护“石山韵”
石山村坐落于蜈蚣山南麓,与安溪铁观音发源地西坪镇同属一脉山系。驱车驶入石山村,层层叠叠的梯田茶园映入眼帘。茶农们巧妙利用岩石间的每一寸土地,将茶树栽种其中,形成“岩缝生绿”的独特生态景观。
漫步村中,只见山势雄伟,岩石随处可见。“村中岩石以富含矿物的云母花岗岩为主,茶树为了汲取养分,必须深深扎入石缝,甚至‘咬’住岩石生长。”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宝生介绍,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得茶叶积累了丰富的矿物质,形成“岩味”浓郁的观音韵。
石缝里长出的“石山韵”
“石山韵”茶叶深受茶客喜爱。高宝生回忆,198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访日时,特意指定携带5公斤安溪铁观音,其中一半就来自石山村。40多年来,“石山韵”铁观音持续供应厦门集美利安茶厂、西坪梅记茶庄,并出口海外市场。如今,尽管该村茶园面积仅约30亩,年产量4200公斤,但其茶叶品质始终是当地茶农的自豪所在。
在有着20多年制茶经验的茶农高炳灿家中,记者有幸品尝到了地道的石山村茶叶。茶汤入口,那股独特的“岩石气息”在口中久久不散。“石山村的茶叶香气浓郁高扬,滋味醇厚,口感醇和顺滑,回甘尤为持久,‘岩味’观音韵独具特色。”高炳灿认为,“石山韵”一直传承至今,已成为石山村茶叶最显著的标志。
“石山韵”的传承,离不开石山村对制茶技艺的深耕。近年来,村里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中国制茶大师温文溪等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推动茶园生态化改造与工艺提升。同时,鼓励老茶农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手工制茶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2016年,该村成立石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对茶叶进行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带动茶农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合作社还通过“以点代收”机制,将茶叶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源自岩缝的独特茶香。
“直播+文旅”,原产地绽放新活力
进入2025年,“石山韵”铁观音吸引了来自抖音平台的寻茶小叶工作室。她们在该村开启“直播+文旅”的创新探索。
茶农与寻茶小叶团队讲解石山茶故事
“喝一口石山村的茶叶,香气长留舌根、回味持久延长。即便冲泡七八次,茶香依旧浓郁……”在石山村“大茶园”里,寻茶小叶工作室主理人叶子一边冲泡茶叶,一边热情介绍“石山韵”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大家纷纷索要购买链接。
叶子来自西安,已有五年的茶叶电商从业经验。“无意中喝到这里的安溪铁观音,滋味很是特别。”一次偶然的品饮,让她与石山村茶叶结下不解之缘。经过实地考察,叶子发现石山村不仅茶叶品质卓越,还拥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茶气”。她说:“这正是我一直寻觅的高品质茶叶原产地。”
“团队五月底进驻,六月正式开播。目前重点讲好石山故事,传播安溪铁观音历史、制作工艺和冲泡知识,每天邀请当地老茶农一同品鉴‘石山韵’。”叶子介绍,团队重走了该村的挑茶古道,并拍摄了《茶马古道》探访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200万次,引发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
叶子告诉记者,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团队已与村里高柴良、高炳全等茶农达成合作,将当地优质的高山茶、野生茶陆续上架电商平台。今年秋茶上市时,还将举办直播专场,集中推介部分茶农的优质茶叶,助力茶农提高销售单价和销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寻茶小叶工作室正牵头成立“妇女创业联合会”,目前已有10余名女性加入。考虑到当地女性吃苦耐劳的特点,联合会计划开展短视频拍摄、直播话术等培训,帮助她们掌握电商技能。叶子表示:“未来我们将引入AI工具培训,提高短视频制作效率,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从岩石缝中的幽幽茶香到直播间的人气流量,石山村的“石山韵”始终未曾改变。这种扎根于土地的独特风味,正凭借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现代传播方式的创新,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高宝生所言:“只要茶树还在石缝中生长,‘石山韵’就会一直传承下去。”(融媒体记者 吴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