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溪镇下村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凝聚干群合力,推动村庄旧貌换新颜,交出了一份写满温度与担当的“民生答卷”。
“以前每逢大雨,家门口就成了‘水塘’,蹚水出门是常事;现在新修的排水沟又宽又深,雨水哗哗流走,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站在新修的沟渠旁,村民陈老伯一边清理着路边的落叶,一边笑着对身边巡查的村干部说道。不远处,几位村民正自发清理整治后的“残余垃圾”,你一扫、我一铲,笑语声中,村庄愈发整洁明亮。
农村环境问题,既是群众的“心头患”,也是治理的“突破口”。面对长期以来困扰村民的雨天积水和旱厕卫生问题,下村村“两委”干部主动扛起责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头扎根一线,从调研摸底到方案制定,从动员群众到现场施工,全程统筹协调,为整治工作注入“强心剂”。
然而,整治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成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为此,村干部带头动员,群众积极响应,短短几天便筹集资金9万多元,为整治工程筑牢了“资金池”。村民陈大姐感慨地说:“干部带头干,我们也不能落后。环境好了,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行动是最有力的回应。在干群同心协作下,一系列整治措施迅速落地:新修的排水沟渠彻底打通了排水“堵点”,解决了“水漫金山”的困扰;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村庄内影响环境的旱厕被顺利填埋,卫生隐患得以消除。从方案制定到现场施工,党员干部始终冲在一线,群众紧随其后,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也让“共建共享”的理念深植人心。
如今的下村村,不仅环境“颜值”大幅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愈发充盈。下一步,下村村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在细节上再打磨、在机制上再完善,让宜居乡村的画卷越绘越美,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舒心。(陈东凤、卢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