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犁轰鸣抢收忙,麦浪翻滚粮归仓。近日,云霄县大埔中心粮库进入储备粮轮换入库的繁忙时刻,一辆辆满载着金黄稻谷的货车有序驶入粮库,县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汤汉森站在中控室,眼睛紧盯屏幕上跳动的粮情数据,“过去巡仓要走遍几十个点位,现在鼠标一点就能掌握全局”。粮食从入库登记开始,到检斤、验质、入仓、结算、储藏、出仓等,系统都会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全流程清晰可见……这正是云霄县粮食储备体系迈向现代化、智能化的生动缩影。
俯瞰云霄县大埔中心粮库
从粮食入库的第一道关卡就上演着“机器换人”的生动场景——全自动扦样器大显身手,质检员终于告别了攀爬车斗、徒手扒粮的辛劳岁月。挥舞的机械臂,像精密的采样工兵,在粮车不同高度有条不紊地分层均匀抽样;实验室飘着淡淡的谷物清香,检测员熟练操作近红外分析仪、重金属检测仪等尖端设备,如同精密的“粮食医生”,对入库粮食进行“健康筛查”,精准检测稻谷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各种内在指标,短短几分钟就能得出扦检结果。这座投资252万元建成的县级标杆实验室,在全省县级实验室中属于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之一,可实现出入库初检全覆盖,为粮食质量安全筑牢科技防线。
紧接着,入库车辆自动上磅,从卸车、除尘到清理、输送,粮食入仓前的所有操作都已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操作,液压板轻松一降,便能实现“不落地”颗粒归仓。“入库后还要经过两次全仓检验,三重质检防线就是要让每粒粮‘对得上身份,经得住考验’。”县发改局粮食质量监督股副股长施植元指着屏幕上的“质量追溯图表”说道,每批粮食的扦样时间、检测数据、存储仓位都一目了然,“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咱守粮人的责任不是轻了,是要更精准地把好每一道关”。
沿着平房仓外部的侧梯进入仓内,一股凉爽气息扑面而来,整间仓房好似为粮食量身打造的“空调房”。“高温向来是粮食收储的一大挑战,控温系统把仓库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下。”汤汉森介绍道,随着稻谷尽数入仓,仓储区内的“氮气护盾”也悄然运转,100%充氮气调系统配合仓房粮温检测、密闭控温、环流熏蒸、空间控温、粮温制冷等先进技术,构建起多重防护屏障,“氮气气调系统向粮堆充入氮气,以100%的浓度保鲜、灭虫,实现常储常新”。
“科技还为粮仓装上了‘千里眼’和‘智慧脑’,真正做到‘藏粮于技’。”县发改局储备股股长阮贵彪说道。粮食购销信息化监管系统与省级平台深度互联,依托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将政策性原粮、成品粮、代储粮油的“健康状态”纳入24小时不打烊的监测网——大到粮堆温度湿度的细微变化,小到出入库环节的操作记录,都能被精准捕捉。“智慧闽粮”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下,所有政策性粮食购销业务都能实现“云上流转”,从入库时扦样器的精准取样,到出库时运输车辆的电子铅封,每一步操作都在系统里刻下清晰的“数字脚印”,系统还会自动对业务和视频数据质量进行评分,形成粮库数据质量报告。
“过去储粮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汤汉森轻点屏幕,粮情数据分析图立即显现,自启用以来,累计上传粮情805条、库存账信息816条、库存账明细809条、出库单69条、入库单62条,累计对接视频监控51路,在线率100%,仿佛能看见一片数字田野,每一粒粮食的生长轨迹、每一次流转的数字印记,都在阳光下清晰可辨。
从“安全储粮”到“绿色智能优储”,云霄县大埔中心粮库实现现代化发展“三级跳”。支撑这一变革的是“党建+人才”的双轮驱动,紧扣粮食和物资储备核心任务,粮库党支部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落实”行动,在全市率先推行定制化培训,选派骨干赴省级、市级粮库跟班学习,邀请省粮食质检所专家现场授课,开展“持证上岗+技能比拼”,让保管员对业务操作“一口清”。每月安全巡查、季度分析会、年度消防演练形成闭环,筑牢粮食安全“铜墙铁壁”。“党建红”引领“科技蓝”,既锻造了“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铁军队伍,更让传统粮储焕发智慧光芒,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云霄经验。
通讯员 朱乔柽 汤金梅 冯汪煜 见习记者 张子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