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后 多个领导小组陆续成立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任副组长。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该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网络安全。
在距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中央紧接着就成立了“军改领导小组”,并且这些机构都是由习近平担任一把手。
领导小组一般是有层级的,上级成立领导小组后,下级成立对应的领导小组。如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省、市、县甚至部分镇,也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目前,31省份已全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且规格配置与中央相对应,均由党委“一把手”出任组长。此外,中石油、中铝、中航科工等央企也纷纷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世界上很多国家会设立临时性小组,其负责人由总统或总理担任,主要是在全局性的大政方针基本确定后,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领域中,抓某些具体的实施性、协调性工作。
领导小组是改革应运而生的产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李友忠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在处在改革极具复杂性的一个时代,这些小组的设置是时代的自然产物。“改革要破题,要解决重大利益调整问题。”
李友忠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改革是从基层试点开始,试点合理后才会向全国推广,但是现在来看在基层试点很难有空间,在重大利益调整方面就需要重视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需要顶层来保驾护航,这样才能规避在改革问题上出现反复。
“在国家统一框架下进行,改革更能够顺利实施。权衡权力集中、改革破题、顶层推动等方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运时代挑战而生的产物,因为我们的改革输不起。”李友忠说。
李友忠分析说,先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整体经济形势从普涨进入调整期或者下滑期。我国目前面临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摩擦和分歧都会挑战中国的权威、中国的安全、中国驾驭经济的能力;从国内来看,高层领导人正在集中整治贪腐问题,这背后其实是利益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责任重大 体现领导人智慧魄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央领导小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人大这些权力结构外面,又根据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在相关领域设立专门性的小组。“这些领导小组都是中国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为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未来发展做的重要组织准备,具有战略意义。”
汪玉凯说,中央领导小组是统筹全局的,党中央也好、它的各个部门也好,国务院和下属各部委也好,都是根据职能划分的,而这种小组是跨党政军的、跨部门的各方面的顶层设计。
“比如说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如果放到发改委,因为它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肯定受到很多局限;如果放到人大,肯定也不合适。”汪玉凯认为,深化改革只有放到中央层面上,人员组织也是跨党政军的,超越部门利益,对重大问题行使集体智慧,防止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出现重大战略性失误。
李友忠认为,“我们本身有一个国家机构体系,这只是改革的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和安排。这个安排从长远来看,要么是把它常态化,要么就是完成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