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时事新闻 > 正文

总生活在“秘密”中,公众难有安全感

来源:红网 2013-02-26 16:02 http://www.mnw.cn/

  1月30日,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近日,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曾做过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但污染数据至今没有公开。(2月25日《法制日报》)

  如果不是这次环保部的公开回复,相信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土壤污染信息竟然还是“国家秘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是否健康,18亿亩耕地是否还能长出绿色无害的果实,都成了“不能说的秘密”,这一点令人失望。

  事实上,这种“国家秘密”我们并不陌生。曾经,一些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是“秘密”,空气中的pm2.5含量是“秘密”。但在民意诉求下,这些“秘密”都公开了,天也没塌下来。

  当然,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土壤污染信息,有其自身的考量。专家称,土壤污染数据确实具有敏感性,污染数据一旦全面公开可能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会引起大范围或大数量人群的恐慌;另外,这也可能与环保部所掌握的数据不完整和不准确有关。

  其实,这些都不是环保部拒绝公开相关信息的借口,拿出“国家秘密”的幌子当借口更是无视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很多房子还建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地上,农村耕地更是因农药化肥过度使用面临严重污染的问题,这些无不直接影响到了公众的生命健康,对此公众有权知情。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文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都属于必须公开的范围。土壤污染信息显然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其隐蔽性更大,仅凭感官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土壤污染信息,和《国家保密法》及其精神并没有根本的冲突。如果政府部门如此随意地将这一信息定为“国家秘密”,而且定密过程不受民意监督,宪法所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将会大打折扣。

  担心公开土壤污染信息,会引起民众恐慌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事实证明,“三公经费”和pm2.5的公开并没有引起社会恐慌,反而在官方与民间凝聚起了治理三公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一致共识。捂着盖着反而会引起更大的恐慌,总是生活在“国家秘密”中,怎么会有安全感?没有真相,只能会使小道消息满天飞,加重民众的焦虑和不安。

  治理土壤污染不仅仅是某个政府部门的责任,而必须要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如果农民连土壤污染到什么程度都毫无所知,怎么会懂得呵护脚下的土地、种出健康的粮食?每天生存在重金属污染土地上,听任诸如“癌症村”之类的消息满天飞,怎能安居乐业?当然更谈不上对相关部门治理土壤污染的监督了。

  面对问题,“鸵鸟思维”要不得,上纲上线漠视民众知情权更要不得。即使不完全掌握相关信息,哪怕一步一步地来公开,都比拿出“国家秘密”的挡箭牌要好!(陈广江)

责任编辑:hdwmn_ctt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奥地利政府计划收紧枪支管控
  • 美国明尼苏达州两名州议员遭枪击
  • 以色列空袭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住所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公布 福建省时隔6年 厦金大桥(厦门段)步入大规模装配化施工 福建省第六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 看见惠安|父亲节快乐 看见惠安|父亲节快乐 以下可能是引诱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的诱饵 生活百科:喝水多多益善吗,尤其是夏天 两岸大健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