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平/制图
海都闽南网讯 提取公积金还贷,却经常因为盖章、填表来回跑;部分人群买完房再缴存公积金,却无法“商转公”,白白多付更多利息……公积金提取程序复杂、部分政策不便民等,成为不少市民买房所遭遇最头疼的事。昨天,泉州市政协委员张亚轮,将简化公积金贷款手续等带进两会会场。
泉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下简称“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按年委托还贷”要根据需求进一步向省监管部门和系统开发单位申请;“商转公”业务因符合条件的人群少,有待于进一步协商。
此外,年内将有望实现网上预约、网上预审批,公积金业务将尽多地网上一站式完成;同时,中心正大力推广公积金联名卡——类似身份证储存相关个人信息,办理相关业务可直接刷卡,免去重复填表。
提案:不去填表格按年委托还贷
张亚轮说,目前的还贷方式,需在当年底取出公积金里的钱,再转去还贷;因此每当年底,中心办事大厅经常人满为患。而办理时,当事人往往要奔跑于单位、贷款银行、公积金管理中心之间,费时劳神。有时表格填错或印监不清晰等原因还要重新再来,无形中也大大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他说,去年12月1日起,龙岩市开始实施由借款人委托中心按年划转本人及其配偶账户内,以冲抵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业务(简称“委托还贷”),凡是签订《委托按年划转住房公积金还贷协议》的住房公积金还款人,以后年度冲抵贷款,由中心在对应月份直接划转,住房公积金还款人不必再亲自办理。
张亚轮建议,泉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也应尽早实施“委托还贷”业务。
尽快“商转公”减轻还款人负担
另外,张亚轮提到,此前有部分人群是未缴交公积金先贷款买房,买房后才缴纳公积金的。
这些人群只能办理商业贷款,尽管后来缴交公积金,仍然未能“商转公”,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经济负担。张亚轮说,他算了一笔账,以贷款金额30万元、期限20年为例,公积金贷款利率与商业贷款基准利率比较,共能省下八九万元的利息。
张亚轮说,去年4月份,福建省住建厅就“商转公”下发指导性文件,目前福州、厦门、龙岩等地已开始实施。他建议,泉州市也要结合本市实际,尽早制定“商转公”的具体实施办法。
部门:按年委托还贷有待系统升级
中心有关负责人对此很重视,也感谢委员对公积金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他回应,逐年委托还贷应分两种情况来看。
如果是组合贷款或商业贷款,因涉及贷款银行等因素,部分信息未能共享,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实施起来有难度;如纯粹是公积金贷款,今后则将逐步进行系统升级开发,可以实施委托还贷。他说,中心自2010年3月开始已推出逐月还贷业务。
他还说,“商转公”方面,由于多方面因素,目前还在与有关监管部门协调。
他解释,因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商业贷款的准入门槛比公积金低,因此,多数人办理“商转公”仍无法符合条件。
他说,目前从已执行政策的地市级来看,福州去年才办理1笔业务,厦门办理的也在10笔以内。
他说,办理“商转公”,需要包括贷款银行、银监、房管、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参与,还需要有担保公司,且要重新解押再抵押;另一个前提是还款人需提前偿还商业贷款,这对于大多数贷款者来说不现实。
今年网上预约不用重复填表
该负责人介绍,去年至今,中心推出系列简化办理流程举措,几张表格并成一张,办理时间从原来的45分钟缩减为7~9分钟,减少市民填写时的麻烦;而且,目前多种表格在中心网站可直接下载,无需来回跑;中心还在网上设置互动、咨询和投诉。
今年,中心在管理和服务上将再推新举措。该负责人说,今后市民办理公积金业务时,可通过两种形式:
一、中心网站即将升级,推行网上预约、网上预审批,需要办理公积金业务的市民,可先在网上申请,最后根据凭证在预约时间内前往窗口办理,窗口办理专门设置预约优先窗口,届时,办理人只需核对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等证件即可,免去排队时间。二、该中心推出公积金联名卡,将在办事大厅设置服务台。今后,办理相关业务时直接刷卡即可,个人信息可全部体现,市民不需要重复递交之前交过的材料,服务台经过审查,可直接办理。
中心有关负责人称,将继续秉承管理和服务并重理念,尽最大可能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推广这些举措。此外,各县(市、区)管理部也将同步实施。
建议选登:夜间遇到个头疼脑热——
24小时药店真得有才行
大半夜遇到头疼脑热,匆忙上街买药,恐怕难买到。
泉州的一些国营药店曾坚持过24小时经营,如今都已悄悄退出。泉州市政协委员黄双煌建议,泉州应设置一些24小时药店。
黄双煌委员分析,24小时药店之所以“叫好不叫座”,主要的原因是夜间经营成本较大,药店入不敷出。他说,如今医药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不断压缩,夜间经营至少要安排1到2人值班,人工成本加上水电等是一笔开支,而夜间光顾药店的顾客不多。因此,24小时经营的药店越来越少。目前市区仅剩下一些,比如泉州市第一医院旁只有零星的几家24小时经营。
此外,夜间经营的安全也是一大问题。2004年4月起开始执行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指出,开办药品零售企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具有能够配备满足当地消费者所需药品的能力,并能保证24小时供应”。业内人士杨先生说,这个规定没有硬性规定,愿不愿意赚24小时经营的钱,全凭经营者说了算。
杨先生建议,有经济实力的连锁医药企业可以先行,至少在主要街区开一家24小时药店,真正方便市民应急之需。
黄双煌还说,24小时药店并不是24小时营业,而是保证24小时提供服务,比如,夜间可通过窗口、门铃、电话等形式服务;同时,政府要在重点街道和居民区规划定点24小时服务药店,在财政上予以扶持。
十余委员联名“打预防针”——
名校名院外迁莫让古城空心
近年来,名校、大医院纷纷在新区规划、建设新址;老城区是否随之空心化,也引来担忧。
昨天,由上官春安等十几位政协委员共同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注意保留老城区的资源优势:既要保留名校、大医院的旧址,又要保证相应的规模和服务,警惕资源流失。
政协委员上官春安指出,随着泉州城市东扩步伐不断提速,尤其2011年市行政服务中心搬迁至东海后,新城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优势。目前,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医大附属二院、泉州一中、泉州五中、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师范附属小学和晋光小学等一批省、市属大医院和优质资源学校,相继在东海、城东建设新院新校。
上官春安认为,名校大医院落户新区,拓展了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和服务半径,很有必要。但他同时说,如果名校和省、市属大医院在新区开办后,旧址却削减规模、降低质量乃至放弃,将非常不利于老城区的繁荣和复兴,还将导致千年古城的“空心化”危机。
上官春安说,事关鲤城区未来发展,因此必须未雨绸缪。他说,自己曾多次实地走访,以崇福路的师院旧校区为例,以前老校区一带非常繁华,但学校搬往东海后,导致这一片区日渐萧条。(本网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