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31日讯 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气势咄咄逼人。
昨日14时,“苏拉”加强为台风,逐渐向台湾东部洋面靠近,进入我省24小时警戒线,预计8月3日前后登陆闽东至浙南一带沿海,对我省造成严重影响。
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信号,省防指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并于18时将Ⅳ级升为Ⅲ级。
昨晚,我省召开防御第9号台风“苏拉”视频会议,对下一步防御工作作出部署。副省长陈荣凯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防指部署要求全省各地要高度重视,从台风正面袭击我省的严峻形势出发,全面落实防御准备:沿海各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要加强对风、浪、潮危害的防范;要加强对沿海高速公路、铁路的调度,及时采取交通管制乃至关闭运行等措施;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假期各类培训班的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省海洋与渔业厅作出部署:要求全省海上作业渔船务必于今日10时前全部进港避风,沿海渔排上的老弱妇幼人员要在12时前撤离上岸;明日12时,北纬26°30′以南休渔结束,但受“苏拉”影响,省政府决定暂时推迟开捕日期。
【动态】
“苏拉”升级为台风
与天文大潮结伴而来
昨日14时,“苏拉”已由强热带风暴升级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强度还在继续加强,预计最强风力可达13~14级,达到强台风。“苏拉”之强还表现在其风力影响范围,7级风圈半径达440公里,10级风圈半径为90公里。
16时,“苏拉”中心位于北纬20.4度、东经124.9度,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速度较慢,预计8月2日中午前后到达台湾东北部海域,8月3日靠近闽浙交界一带沿海。
因受双台风影响,“苏拉”移动路径还存在不确定性,最大可能在闽东至浙南一带沿海登陆。
省防指会商指出,因“苏拉”强度大、半径大、速度慢,对我省的影响历时将较长。今日上午起,我省海域风力将达到10级,可能出现5米左右的巨浪;今夜起到8月2日,风力将继续增强到9~12级;“苏拉”影响我省期间,恰逢天文大潮,风暴增水可能超过1米。
受“苏拉”影响,明日,我省沿海各地局部有大雨到暴雨;8月2日,北部沿海地区部分有大雨到暴雨,局部甚至有大暴雨;8月3日以后,我省中北部地区将有强降雨过程。
【防御】
泉州展开巡查排查
迅速组织监测示警
昨天,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市长黄少萍对防台风工作分别作了重要批示,请各县(市、区)迅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根据泉州市防指的要求,今天上午开始,各县(市、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组织力量对沿江、沿河、沿溪、沿山、城乡低洼、矿区、危险地带和新旧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巡查排查和监测示警。
据新华社消息,受“苏拉”影响,平潭至台中海上直航航线客滚轮“海峡号”将停航三天,为7月31日、8月2日和8月4日。
□说汝知影
双台风共舞并不罕见
“苏拉”“达维”似有着不解之缘。2005年9月21日,“苏拉”“达维”也曾同日诞生,共度6天。七年后的今天,“苏拉”“达维”再次同日诞生,刚开始只能遥遥相望,但两个台风相互吸引,目前已靠近而且还将进一步靠近。省气象台预计,双台风互旋影响的可能性增大。
何谓互旋?省气象台专家介绍,两个台风共存可能相互排斥,或大台风吞掉小台风,或小台风“跟班”大台风。但当两个台风中心距离小于2000公里时,它们将绕着一个中心互旋,且互相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也称“藤原效应”。
当两台风互旋产生时,将导致影响台风的因素更多,路径的变数增大。
互旋的结果往往是一方减弱或离开,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最后很容易演变成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目前,西北太平洋面上又有一个台风胚胎正在发展,如果顺利的话,预计将发展为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因而,未来几天,甚至有可能“苏拉”“达维”“海葵”三大台风共舞海上。
气象专家介绍,台风更多情况下是单独生成、消亡,但特殊的大气环流也会短时间催生两个或三个台风。两个台风同存海上不算少见,如2009年的“芭玛”与“茉莉”,2011年的“海马”与“米雷”,2006年的“桑美”与“宝霞”等。
即使是三台风共舞,自2000年以来也出现过,如2006年的第7、8、9号台风“玛利亚”、“桑美”、“宝霞”;2010年的第6、7、8号台风“狮子山”、“圆规”、“南川”;2011年的第7、8、9号台风“纳沙”、“海棠”、“尼格”。
省气象台专家说,近十年来,西北太平洋上最多只共存过2个或3个台风,还没有3个以上台风共存记录。
泉州市区具体天气预报
今天,多云,27℃~34℃,市区东北风3到4级,沿海6~7级,阵风8~9级;
8月1日,多云,27℃~35℃;
8月2日,多云转阵雨,27℃~35℃;
8月3日,中到大雨,26℃~33℃;
8月4日,中到大雨转阵雨。25℃~32℃。(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蔡镇金 吴洪 吴佳弘 吴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