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月2日,端午,央视戏曲频道在北京长安大剧院直播端午节戏曲曲艺晚会,于文华一曲长达6分钟的《离骚》(节选)端午,古朴苍凉,楚韵悠然,曲惊四座。
此曲《离骚》(节选)端午是于文华的新专辑《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中的一首,是于文华首次在荧屏上演唱。
在为《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谱曲的作曲家阵容中,有中国顶尖的作曲家赵季平,戴于吾、尹铁良等,国家二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三明市文联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伍林发赫然在列,他是《离骚》(节选)的曲作者。
伍林发为《离骚》(节选)谱曲,是偶然中的必然。
2005年,一次偶然,伍林发与青年词作家贺磊合作的歌曲被于文华看中,一个作曲、一个作词、一个演唱,三人的合作结出硕果:《亲吻你再久依然依恋着你》、《情深似海》、《我用歌声祝福你》、《祈福》、《美丽中国》等5首歌曲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正是这样的合作中,伍林发在音乐方面的创作才华深为于文华赏识。“2011年,于文华开始策划她的《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她找到我,说是希望我能给她的国学专辑谱曲。我欣然应允。”伍林发告诉记者。他说,当下,不少的年轻人,甚至不少的少年儿童竟热衷于西方节日,而对传统节日的记忆,以及节日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漠不关心,这对于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华夏民族来说,是十分可悲的现象。“于文华要做《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音乐专辑的想法,一下子就打动了我,这对重新唤起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和对传统文明的温情,于国民整体精神素质的提升、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无疑是有益的。”伍林发说。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记忆,它代表祖先卓尔高越之智慧与民族温纯真善之情感。《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歌词均为古代诗词歌赋,诗文作者从战国屈原到清代苏曼殊,上下跨越两千多年。春起元日、元宵、花朝、上巳、寒食、清明,夏有端午,秋含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则冬至、腊八、小年、除夕,专辑中节选了不同年代的名家大作来诠释这15个沉淀了历史与文化的节日。
在《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中,伍林发谱曲两首,一首是战国屈原的《离骚》(节选)端午,另一首是元代著名诗人虞集的《已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古代诗词与音乐是紧密联系分不开的,许多诗词歌赋无论古今,有很多都被谱成歌曲传唱,但是从未能听到以《离骚》谱曲的歌曲,这可谓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遗憾。”于文华曾经这样说。
这个遗憾,由伍林发来弥补。
为《离骚》谱曲,没有可借鉴之作,且诗文表现内容年代久远,音乐如何契合古人,与诗文的语韵、意境相谐律?全靠作曲家对诗文的理解以及对音乐的感觉和把握。“古诗词本身就具备很强的音乐性,结合古典音乐如南音、昆曲、古琴、古曲等进行创作,应该是条路子。 ”伍林发在将目光瞄向了南音,“因为南音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多元的文化特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被专家称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是一部‘活的音乐史’”。
创作初期,伍林发深入素有古代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活跃地福建泉州采风。回来后,反复琢磨,意会,他将南音“腔多曲缓”,悠扬典雅的元素糅合在歌曲当中,令这首歌曲古韵悠然,深沉婉约,并夹带着忧愁、沉郁的情绪,音乐人尹铁良在编配时,撷采了许多民族乐器,如笙、阮等,均邀请国内顶尖演奏家录制,后期缩混邀请了著名录音师张晓安操刀,于文华多次进棚演唱,并且表示这首歌是整张国学唱歌集中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于文华在专辑完成时这样说:实话说,这十五首作品确下了一番功夫的,也正应了“功到自然成”这句俗话了,这真的要感谢发起人,致力于国学研究的我的朋友周应之先生和作曲家赵季平老师、戴于吾老师、尹铁良老师、吴少雄老师、伍林发老师和两位年轻的作曲家林媛女士和吴树德先生,感谢他们创作了风格迥异的作品,使我得以尝试不同的演绎风格……
据了解,《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获得2012年度“中国民歌榜”最佳唱片奖。《国学唱歌集》之《诗经 风雅颂》、《楚辞》等正在创作中,其中《楚辞》的歌曲将大量用到《离骚》的诗句。
因为南音在《离骚》(节选)端午中的出色表现。 去年6月,慕名而来的于文华与伍林发等人组成《国学唱歌集》创作采风团,专程到福建厦门筼筜书院和泉州南音剧团进行音乐采风,为《国学唱歌集》第二部《诗经 风雅颂》、第三部《楚辞》等专辑做功课。于文华说,南音将对这些古典作品的演绎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在《国学唱歌集》第二部《诗经 风雅颂》中,伍林发为“小雅·鹿鸣”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