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三明市将乐县安仁乡泽坊村中草药育苗基地里,绞股蓝幼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
这个50多亩的中草药育苗基地,原属于上际村,已撂荒多年。6月5日至6日,经过442名代表投票,泽坊村、上际村分别以97.88%、98.74%的同意率,表决通过两村实施村庄撤并。不到半个月,这块闲置土地得以盘活,摇身一变成了“致富田”。
“光中草药种植产业这一项,就可以为原上际村带来地租、村财收入4万多元。”泽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荣良算了一笔账,“等到明年春季,将培育好的绞股蓝幼苗移栽到原属于上际村的100亩耕地上,又将增加一笔收入。”
泽坊和上际两村的撤并模式属于强村带弱村。泽坊村通过打造3000亩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制种、果蔬、优质稻、中草药等产业,去年实现村财增收53.9万元。而上际村有林地8000多亩、耕地1500多亩,产业发展一直较为薄弱。
“村庄合并后,上际村田地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利于壮大村集体产业规模。上际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也可以参与基地管理,实现增收致富。”张荣良说。
作为全省首批开展村庄撤并试点的县域,自去年7月以来,将乐县面对村庄空心化、土地经营分散、基层治理乏力等发展困局,坚持以村庄撤并为“破题之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村庄撤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将乐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原则,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制定《将乐县村庄撤并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基本条件、报批程序和保障措施,为改革画好“路线图”。
针对各村资源禀赋差异,将乐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推进了做大集镇、强弱结合、抱团发展等多种模式,丰富了村庄撤并改革的路径,让村庄撤并更加科学合理。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要以人为本、顺从民意。“撤并后土地承包权变不变”“福利待遇降不降”“干部报酬如何”……这是进行村庄撤并时,许多村民和村主干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首批撤并的万安镇万安村与吴厝地村,镇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800余户,召开小组长会议、小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20余次,对土地承包、资产归属等问题逐一解答,打消顾虑,形成共识。
“村干部带着诚意上门,把账目算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我们心里的疙瘩自然就解开了。”原吴厝地村村民张大爷满意地说。
正是这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耐心,让将乐的村庄撤并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去年12月11日,随着吴厝地村民肖水忠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村庄撤并试点票决工作顺利结束,户代表同意率高达97%。两村合并后,原来的吴厝地村变为吴厝地小组,万安新村总人口达4000多人,一跃成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
村庄撤并的东风激活“一池春水”,改革的红利已经逐步显现。合作社规模扩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民生项目顺利推进,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村级组织架构精简,有效节约了行政支出;人口、项目、资金等要素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两轮改革,将乐已顺利完成10组村村、9组村场撤并,入选全省“三争”行动典型案例,并被确定为省级城乡融合试点。
从“合并得好”到“融入得好”,再到“发展得好”。自实施村庄撤并以来,将乐的乡村布局更优、资源配置更活、治理效能更高。站在新起点,将乐县正扎实做好撤并“后半篇文章”,一条具有将乐特色的乡村共富之路正越走越宽。(通讯员 金鹏 陈雨丽 宋毅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