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2年,将乐县把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作为工作重点,以“六最”营商环境目标的实现,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题询问重落实
刚柔并济谋惠商
“有企业反映,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请问政务中心如何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较大压力,请问发改部门如何发挥带头作用,采取措施抓好经济,减轻疫情影响?”
9月28日,将乐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会,直面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土地需求与供给、企业用工、用电成本、税收、贷款等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注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对相关单位进行了专题询问。
直击问题,不留情面;实事求是,诚恳作答。这背后,折射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
询问,关键要清楚“问”什么,怎么“问”,将乐县人大常委会将优化营商环境列入监督工作计划,形成走访调研、专题询问、专项审议等11项监督工作举措,与组织学习宣传、集中走访、体验政务服务等5项代表活动相结合,构建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常态长效监督机制。
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答,更要打造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机制。会后,各责任单位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机制,为推动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门槛最矮、诚信最优的“六最”营商环境形成工作合力。
围绕中心重点工作
全力以赴促攻坚
厚植沃土万木兴。近年来,将乐县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是“进行时”!将乐县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役指挥部,第一时间细化出台实施方案,明确41项攻坚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链条,攻坚战役正式打响。
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行动就跟进到哪里。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去年12月,首次对24个政府工作部门和35个驻将单位开展工作评议,将评议工作与走访联系基层一线人大代表相结合、与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相结合。
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每月一走访”中,县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了解到一些企业因电力供应跟不上发展需求、影响生产运营等问题,将问题抄告分管县领导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电网等部门,督促推动解决问题5个。
目前,市考核的32项攻坚事项中已有17项达标,其余事项正有序推进中。其中,供电稳定性、压缩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提升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高“两跑”事项占比等指标已由原来的全市中下游上升至全市排名第一。
举措贵在务实落地
助推营商环境建设
纾困保市场主体,才能创造需求、提振信心。
信心从哪里来?一是从市场主体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上来;二是来源于政府系统性的,及时跟进、无微不至的支持。
向开发区科源新材料、煌源金属、祥源纺织等重点企业代表了解需求;开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活动,接待基层人大代表200多名;深入20多个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现场,收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政务服务等建议。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相比硬环境,我们企业投资更关注的是营商软环境。税务部门服务很周到,‘一对一贴心服务’让我们能安心落户搞发展。”福建旭牧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喻晓春如是说。
为确保引进企业进得来、立得住、办得好,将乐县税务局针对落地企业的税费需求,专门成立“税务智囊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如今,将乐县开办“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市场监管领域168项事项办理时限整体压缩94.61%,企业“一窗通办”实现常态化4小时办结,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事项共49个子项全部实行当场办结,个体工商户自助服务终端入驻窗口提供全程智能化电子登记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新征程的号角正在吹响,将乐县将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凝聚“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共识,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将乐”和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记者 林馨怡 将乐县记者站 黄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