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绿孔雀种群急剧衰退 人类干扰是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因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4-22 09:23 http://www.mnw.cn/

  绿孔雀被称为“百鸟之王”,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全球性濒危”等级。科技日报记者4月18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鸟类学科组联合多个研究机构,发现种群基因组、气候和人为证据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人类干扰是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因素。国际权威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绿孔雀体态优美、羽色华丽,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角,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绿孔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至爪哇的广大区域,后来经历了剧烈的种群收缩,目前仅片段化分布于我国云南和东南亚局部区域。虽然史书有关于人类猎捕绿孔雀的零星记载,但目前尚不清楚绿孔雀种群衰退过程中的主要致危因素,尤其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其中的相对作用。

  “当前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的速度减少,严重威胁着人类福祉。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生物保护,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解析物种濒危机制,可望为有效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负责人杨晓君研究员说,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他们与中山大学等单位合作,组装了首个绿孔雀基因组,并开展了种群基因组重测序。他们还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揭示自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绿孔雀种群急剧衰退的过程。

  深入的统计分析显示,数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对绿孔雀分布变迁没有显著影响,但人类活动强度则与其有效种群数量、当前存活状态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些发现表明,自史前以来的人类干扰,是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同时揭示,绿孔雀的现存种群存在严重近交现象,迫切需要加强栖息地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以维持其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进化潜力。

  此次绿孔雀研究案例,综合了种群基因组学、历史标本信息、生态位模型和历史人类活动数据等多种信息,来探讨物种致危因素的分析框架,这个方法有望为保护生物学提供新思路。(记者 赵汉斌)

原标题:绿孔雀种群急剧衰退 人类干扰是主因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山东省政协原常委崔建平受贿案一审开庭
  • 淮安市政府公布一批人事任免
  • 曝光!缅北白家开发建设41个电诈园区 涉诈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铀铷金:我国战略性金属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分红险的“分红”从哪里来 与定期存款有 2025年6月贵州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 漳州港上半年木片进口量同比增长177% 雨水连绵 漳州市加固人行道 探秘长泰绿色制造:屋顶“种太阳”年省万 我国科学家成功将从头合成的大尺度DNA递 闽南师范大学实践队赴畲乡:推普传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