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共享单车
社会影响力:82.25
共享单车行业在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快速扩张之后,于今年下半年逐渐显露颓势。
大量企业集体“退潮”所引发的“退费难”现象,成为今年备受公众关注的消费者权益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共享单车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造成用户押金损失超10亿元,典型事件如“酷骑单车押金难退”、“小蓝单车被曝宣布解散”等均成为一时的社会舆论焦点,带动该话题持续保持曝光热度。
舆论认为,共享单车押金监管存在漏洞以致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有效解决“退费难”问题需要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协同推进。针对共享单车问题,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城市相继出台指导意见,明确违规处罚细则,遏制“野蛮式成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年内多次发声,通过约谈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发布公开信、向公安刑事举报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押金和预付金存管等权益问题的解决。12月,广东省消委会正式起诉小鸣单车,启动共单车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案。
No.4网络订餐
社会影响力:79.67
“外卖热”的背后,是安全卫生、规范管理、监督责任等诸多隐患,其引发的“‘厕所外卖’被曝光”“送餐员偷吃客人饭菜又吐回”“送餐员辱骂报复给差评客户”等恶性事件在今受舆论的重点关注。保障消费者享受安全的食物与合格的服务,成为公众热议的消费者权益话题。
“互联网+”下的外卖,涉及工信、食药、卫生、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公众期待在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监管部门能建立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成效。2017年,由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牵头制定《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外卖配送服务规范》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对目前外卖市场的无序竞争进行规范,治理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