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技艺与城市环保存矛盾 非遗文化难传承
这次的停产也成为一根导火线,让孙宏利、蒋建国等人陷入了更深的思考。“烧煤确实不符合环保标准,也不符合北京城市发展定位。”停顿了一会儿,蒋建国说,“就连这个行业也与时代越来越不合拍了。”
明知与城市发展定位不符,为何不迁厂?蒋建国说,他们曾动过和外地企业合作或迁厂的念头,但最终都被否定。“门头沟的琉璃传承近千年,离不开这块地。”蒋建国解释,门头沟的琉璃采用本地特有的坩子土(页岩)为原料,土看上去虽是黑的,但烧出来是白的,不容易黑心、渗水,这是外地土无法比拟的。此外,门头沟琉璃手艺人的工艺都属一个派系,目前只有蒋建国和另一人分别是国家级、市级琉璃制作非遗传承人,古都国华公司最年轻的工人也有40多岁。“我们都是门头沟人,也都上年纪了,很难一起再去外地重新干这行了。”蒋建国的语气里充满着惋惜。
如今,愿意学这门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对着厂里的大黑窑,蒋建国说:“你也看到我们这的生产环境了,琉璃制品大火烧得两三天,小火得四五天,都是脏活、累活,哪有年轻人愿意干这行,来过的年轻人干几天就走了。”
思考了琉璃行业与现今发展的种种不符后,蒋建国心里还是希望厂子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保存下来。“在过去那么困难的环境下,老艺人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了,近千年的传统手艺还是得延续下去,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蒋建国说。
京城多家琉璃厂关闭 仅昌平有一家还生产
北青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除了门头沟外,昌平、顺义、房山也有琉璃制品厂,但多数已停产或倒闭,只有昌平的一家厂子还在生产。
北青报记者以买家身份拨打了近十家琉璃厂的电话,位于顺义的北京市天龙琉璃制品厂、北京市曙光琉璃制品厂的电话都无法接通;位于门头沟的北京市九龙琉璃制品厂的电话已注销,北京市石龙琉璃制品厂的电话是空号;位于房山的北京市永懋源琉璃制品厂电话网络忙。这或多或少说明了京城多家琉璃厂已经关闭。
最终,北青报记者只打通了两家琉璃厂的电话。“我们这早停工了,在北京的琉璃厂基本不让干了。”位于门头沟的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北青报记者去山东、山西找找琉璃厂。而位于昌平的一家琉璃制品厂则还在生产,“门头沟那边的琉璃厂都停工了,北京就我们一家还能生产。”该厂的负责人称,厂里现在用的是煤转气,“就是用煤气发生炉来生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煤气发生炉是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煤气的生产设备,但没有天然气环保。那么,昌平的琉璃厂为何还能生产?该负责人表示,区里还没有部门说这事,厂子暂时还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