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贵屿,偏居南方一隅,过去二十年,这里被誉为“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从电子垃圾中拆出真金白银,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盘踞在这个本地人口只有20万的小镇,用“暴富”来形容这里,一点都不夸张。然而与之相生相伴的却是“污染”,和“全球最毒地之一”等一系列称呼。
手机主板竟藏“真金白银”
深夜十一点多,张晓真在灯火通明的公司跟兄弟们卸货,从全国各地回收的几十万部废旧手机,来到了它们的中转站。
张晓真,80后创业者,在废旧手机的行当摸爬滚打近十年。他在福州的公司,每年处理废旧手机数量多达700-800多万台,仓储车间里的每个麻袋里面都有800-1000部手机。流水线上的工人会对手机进行初步拆解,熟练地撬开手机后盖,分离电池,拔掉SIM卡和储存卡,再扔回流水线的传输带。每人每天经手的手机数量就达到7000-8000部。
在这里,你会被数量庞大的废旧手机裹挟,品类从90年代到近几年的不等。在从业者的眼里,越是“古董”的手机越是值钱,一批九十年代的手机可谓是“上等货”,因为早年制造手机的工艺较为粗糙,只能用数量相对较多的贵金属来“锁住”信号,保证正常通话。
手机能拆出金、银、铜,其实很多其它电子产品都可以。利益所趋市场不可能看不到,这也就催生了中国规模惊人的电子垃圾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