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跟银隆的关系,似乎再次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1月17日,据《财经》杂志报道,魏银仓已经辞去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由原总裁孙国华接任,魏银仓现在已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该报道还指出,银隆的核心业务分管副总裁多由原格力背景员工接手,“格力系全面进入银隆”。
对此,银隆内部人士告诉本刊,此事属实。而格力方面回复本刊的是,“‘全面’的说法肯定不属实”,“这是个人行为,跟格力无关”。
一个让董明珠坚定看好且赌上全部身家、迅速蹿红且成为各地政府座上宾的企业,为何会上演创始人退位的一幕?
一位格力内部人士认为,“董明珠是银隆第二大股东,肯定要对自己投资的企业负责,也会把她对供应商质量、内部管理的要求代入进去,所以(银隆)从供应商质量控制、内部人员架构、销售等流程上都会做出调整。”
截至本刊发稿时,魏银仓并未回复本刊的采访问题。
不过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同意接受董明珠的投资,并使之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魏银仓对今天的变化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银隆的股东结构将如何变化?董明珠是否会亲自操盘银隆,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
魏银仓为什么要辞任?
魏银仓是位个性十足的造车者,尤其是面对外界对钛酸锂电池技术的质疑时,他会情绪激动,拍案而起。但在气场强大、光环加身的董明珠面前,他很多时候呈现出的是无棱角的那一面。
在2017年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董明珠曾坦言,不仅是银隆,汽车业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的缺陷。“有一天我们俩还吵了一架,就因为车的事情。我一看,缝隙那么大,他(魏银仓)说,你去看别人的车,都是这样。我说,那不行,你必须给我做到无缝对接,没有理由说做不到。”
“日本的车90万,我这车才多少钱?”魏银仓说。
“就是这个钱,你能做到90万的品质,那就是你的水平。”董明珠坚持。
“我(造车)才几年的时间?你总要给我一点时间。”魏银仓又说。
但董明珠觉得这个时间不能给,“现在必须是奔跑。我们在每一个细节管理上,一定要有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标准以及检测手段,不漏掉任何瑕疵。”
主持人问魏银仓:“要把从前的走路变成跑步甚至冲刺,能胜任吗?”
魏银仓答:“尽力而为。”
台上的董明珠马上“怼”了回去:“什么叫尽力而为?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必须(胜任)。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谋其政,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这没有什么尽力而为的事情。”
此时魏银仓的表情略显尴尬。
但他不否认,投资人董明珠的到来,给银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在产品质量上,我们真正领略到格力的管理手段,对工业产品追求的完美性。”
除了在思路上的碰撞外,银隆的业绩表现或许也让魏银仓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据《财经》,银隆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李志称,2017年,银隆的销售订单大约85亿元,销售订单接近7千辆。而之前银隆提出的2017年销售额目标是300亿。在2016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魏银仓曾透露珠海银隆2017年的产能会大于3万辆,2020年实现2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