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为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7月下旬,我市11个部门联合印发《莆田市推进“好房子”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以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为导向,我市将加大“六好”住房(好地段、好配套、好规划、好户型、好品质、好开发企业)供给。力争2030年,新建保障性住房原则上全面建成“好房子”,高品质商品住房开发模式得到全面推广。
在强化标准支撑引领方面,我市将构建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标准,鼓励因地制宜编制“好房子”技术导则或指南。在提升项目开发品质方面,我市将加强住区规划布局,优化用地选址、住宅产品设计。在提高建筑设计品质方面,加强建筑风貌管控,推行住宅低碳化建设,提升精细化设计水平。在使用好建材好设备方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提升设备性能品质。
“好房子”的建设,重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市将健全智能建造创新应用激励机制,推行“系统代脑、机器代工、工厂代替现场”建造模式,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推广智能施工机具、设备设施和建筑机器人,试点并推广高集成、高工厂化率的装配式技术、模块化技术。今年积极培育智能建造龙头骨干企业,落实智能建造试点不少于2个;到2030年力争培育1个智能建造生产基地,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建造产业链条。鼓励推行全装修交付,并大力推行装配式装修,今年组织开展装配式装修试点不少于1个。
“好房子”包括对既有住房进行更新改造。我市鼓励各地探索老旧住房以旧换新、原拆原建、模块化技术快速更新改造等方式,支持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同时,多举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并对已改造的老旧小区进行“回头看”。在棚户区改造方面,重点改造城市(含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C、D级危险住房,2027年前完成已纳入国家计划项目的竣工交付。积极申报2025年城中村改造项目5个,2026—2027年滚动推进城中村改造,成熟一批、实施一批。
乡村也要建设“好房子”。《方案》提出建设现代宜居农房,在建设品质、既有农房改造方面发力,倡导对既有农房进行综合改造,因地制宜开展宜居化改造,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和保障长效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对象危房,及时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此外,《方案》还对施工质量管控、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工程竣工验收、物业服务、财政金融支持、试点示范等作出规定。(全媒体记者林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