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变得好漂亮!”1月31日,进城游春的城厢区华亭镇宫利村村民魏秋兰参观改造后的市区十字街赞叹道。
▲正对古谯楼,改造提升后的十字街美观整洁,成为新晋文旅打卡地。 全媒体记者 林罗晓 摄
▲在上十字街,一处推“磨”景观小品,对应城南市场的“烟火气”。
作为市委市政府滚动实施的民生三个“十大工程”生活惠民项目之一,十字街时隔30多年再次改造提升。乘着“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东风,华丽嬗变的老街春节期间以全新面貌盛大开街。
八旬老人杨妹仔说,自家祖上清代就住在十字街,过去出门就是“大司马”牌坊。上世纪90年代初,十字街旧城改造后一直未再更新,旧房屋外墙破败,街道上空线路密布,地面石板路坑坑洼洼。如今十字街提档升级,不仅生活宜居了,连店铺都升值了。
“你站在古谯楼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十字街看你。”在十字街北端广场,记者看到,不时有摄影爱好者在此取景。镜头里,十字街新貌与古谯楼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历史上,十字街与古谯楼都是兴化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和文献路同是莆田城区最繁荣的商业街道。此次在设计上采用城市微更新的手法,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还原其与古谯楼相匹配的风貌。”市政府专家顾问成员、十字街改造提升总建筑师丁峰介绍,保留两侧商业,通过改造提升引导业态升级,遵循生活化的市井街区定位,打造“烟火”十字街,融入“福”文化主题,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十字街入口广场两侧,分别设置“福”文化墙,墙上“福”字满满;广场地面,不同字体的“福”字串成一条“福”街。十字街改造提升工程设计师叶妙铭说,今后夜景灯光接入,将点亮每个“福”字,把“福”街照耀得亮堂堂的。
漫步十字街,只见沿街商铺林立,统一的店招,一样的“红砖”外立面;楼上是栗色格栅,“福”字窗棂;楼下安装“福”元素壁灯,悬挂大红“福”灯。整条街道整洁而又喜庆。
“工程范围从文献路至古城路,总长260米,对路面、店招标识、绿化景观、灯光等进行更新,改善十字街居住和旅游环境,增强街道文化和商业魅力,带动产业良性发展。”十字街改造提升项目负责人谢辉介绍,新增的两处景观小品是改造的亮点。在上十字街,一处推“磨”景观小品,对应城南市场的“烟火气”;在上下十字街衔接处,一座书本造型雕塑镌刻着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呼应周边学校,展现“书卷气”,为十字街增添人文气息。
十字街改造提升激发民生“乘数效应”。
十字街改造提升中,特地为城厢区太平小学新建了古色古香的莆仙民居风格门廊。该校校长蔡洪龙说,百年老校从此有了鲜明地标,更重要的是,以前拥堵等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消除了。
“街道变美变亮,迎来人气,也带来财气。”在十字街经营民俗用品已32年的店家郑爱琼说,春节期间,客流如织,营业时间比往年同期延时了2个多小时。十字街“求生煎包铺”店老板吴秀锋说:“10多名店员还忙不过来,店外排起长队,我们都不敢接网上的订单了。”
站在十字街末端与古城路交叉路口,工程施工负责人陈明文说,这里是历史上兴化古城城门“迎和门”的位置,将打造“迎和门”夜市,激活“夜经济”。而十字街外围的河心岛,也将融入滨河景观、夜景灯光等,改造成口袋公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光影古谯楼,烟火十字街。今年开春,兴化古城涅槃新生。夜幕下,映衬在十字街地面上的“福”字愈发清晰。
新闻链接
十字街是位于古谯楼前的一条南北向直街。北起古谯楼,南通南门,是兴化古城一条主官道。十字街历史悠久,宋丞相陈俊卿、明万历高州知府郑迁等家族都曾在此聚居。明嘉靖之后,这里有大司马、春宫嘉客、平章硕辅、大宗伯四座跨街石坊
。 □全媒体记者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