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肖家坊镇天成奇峡景区乘竹筏,再去和平镇看古民居建筑群,然后去大埠岗镇樱花小镇观赏樱花,最后到桂林乡写生基地看风景……
“五一”假日,从厦门回到邵武的郑雅文一家三口玩得很尽兴。“家乡不仅风景如画,还有特色的传统小吃,古香古色的街道和建筑给人一种有别于市区的宁静氛围,大人小孩都喜欢。主要是通了高速,带着孩子来玩很方便。”郑雅文对此次返乡之旅很满意。
要想富,先修路;发展快,高速带。高速公路,一头连接着经济发展,一头连接着民生幸福。从1996年开始,闽北人就为争取第一条高速公路马不停蹄地工作。
2000年8月,闽北第一条高速公路被国家列入当时全国规划;经过4年的建设,2004年10月29日,福银高速公路一期延平段全线工程46.42公里竣工;一年后,福银高速公路二期邵武段全线工程29.31公里竣工。
至此,福银高速南平段全面建成通车,南平终于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福银高速串起一路好风光,不仅吸引了八方游客,也为沿线乡镇发展绿色经济注入新动力。
从延平城区开车上福银高速,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延平区塔前镇。
“塔前镇的农业以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原先受地域限制,农产品销售受限。现在塔前互通开通以后,大大节省我们的运输时间和成本,也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送达。”塔前镇党委书记张钻球介绍,塔前镇菖上村还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菖上银杏、梯田,以及红色文化等,但早前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高速通车了,游客可以直接由塔前互通口过来,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塔前都能迎来众多游客。”
“我们3月初看中这片地,26天就把300亩地整好,种上了3万余株四季桃。”在邵武肖家坊镇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里,台商卢月英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正按照自己的设想,打造心中的桃园。
肖家坊,原来有一片长满荒草的农保地,因为福银高速与浦武高速在这里“相会”,而变成客商眼中交通便捷、土地肥沃的“香馍馍”。除此之外,在福银高速沿线,武夷南麓茶叶产业园、新泓盛水果智能大棚等众多智慧农业项目正在集聚。
客商青睐,产业园进驻,在盘活闲置土地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纪小香说:“原来这个季节,我们都在山上采茶,现在来这边种桃子,一天能多赚100多块钱。”
“从前邵武南部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们多数种烟、种茶。高速的开通,不仅让周边的旅游业兴旺了,还落户了十几家现代农业企业。在家的村民都成了用工的‘香饽饽’。”肖家坊镇镇长黄体喻说,目前,肖家坊镇种植的百香果、葡萄、郁金香、四季桃、百合等十几种经济作物,可通过福银高速便捷地销往全省及华东、华南地区,村民在各家农业产业园帮工的日薪均能达到130元以上。
曾几何时,群山环绕的闽北,因为交通的闭塞吓跑了许多客商;新鲜质优的农副产品,也因为没有通达快速的交通路网,无法卖出更好的价格……
福银高速公路南平段的全面建成通车,第一次让闽北“走出去”更加方便,带回的工作思路也更加活跃。村民们不再困守传统种植业,高速沿线乡镇也迎来了改善产业结构、链接外部资源的机遇。
“五一”期间,肖家坊镇将上村的村民在天成奇峡景区撑竹排,短短几天人均就增加了三四千元收入。今年以来,天成奇峡景区带动将上村80多人就业,共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村民人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修建福银高速时,我是肖家坊镇的党委书记,主要负责征地任务。那时,我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一直强调家乡有了高速公路的种种好处。”说到高速公路对民生的改善,邵武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蓝金德感触颇深,“相比当时工作的不容易,现在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因这条路发生了巨变,旅游旺季可以参与旅游配套服务,旅游淡季可就近在现代农业企业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有满意的收入,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都打算回来。”
福银高速在南平辖区内“两进两出”,虽然不到80公里,但是沿路风景正好,不仅可以欣赏色彩斑斓的山林田野,宁静致远的小桥流水,还可以看到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正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