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宜居乡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化‘五个留住’理念,统筹推进乡村规划设计和风貌营造”“开展‘消灭垃圾’攻坚战,所有建制村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表述,引发许多代表委员的共鸣。在昨天的两会分组审议讨论现场,“美丽”“宜居”等热词频现,代表委员们就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热烈讨论。就此,记者也连线采访相关部门。
“去年12月,南平市出台《打好消灭城乡垃圾攻坚战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对进一步做好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做出了具体部署。”市共建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平市积极开展“万人保洁”工作,农村卫生状况有了很大变化,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提升和改观,然而,一些地方仍存在发动群众不够、机制不够健全、存在卫生盲区和死角等问题。就此,《方案》提出,近期目标是先治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全市城乡无垃圾、城乡环境面貌根本改观;中远期目标是建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的常态长效机制,实现全市“城乡无垃圾、卫生无盲区”,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方案》的出台,彰显了南平市打好消灭城乡垃圾攻坚战的决心,也有利于鼓励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环境卫生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文化涵养和精神风貌最直观的反映。为实现消灭垃圾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方案》提出5项措施,予以全面保障,包括要求强化“一把手”责任担当,对10余个部门提出明确的责任要求等,以求共同发力,聚力攻坚。《方案》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多元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