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日从福州市闽江公园管理处获悉,闽江公园福橘文化园已扩容至7800平方米,公园方面还启动福橘文创设计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文创方案。
闽江公园为了吸引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关注福橘,在福橘文创上发力。两年前,位于闽江公园南园的福橘文化园一期完工,面积达3800平方米。今年,公园方面通过开拓南园林下空间、增加廉政文化景点等方式,扩容福橘文化园,总面积达到7800平方米。此外,闽江公园北园在秋冬季会举办福橘主题文化活动。
在扩容园区的同时,闽江公园也在寻找可以落地的文创产品。本次文创设计大赛以“传承福橘文脉·绽放艺术创意”为主题,立足福橘“吉祥象征、地域符号、产业载体”的三重属性,搭建高校艺术创意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协同平台。若作品中融入廉政文化、闽江公园文化元素,将在评审中给予附加分。
闽江边的福橘,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城市符号。实际上,福州人研究福橘文化的历史很悠久。宋淳熙年间的《三山志》中就有“柑橘”词条,并对相关品种进行分类。柑类,有朱柑、乳柑、黄柑、罗浮柑、镜柑、石柑、沙柑、洞庭柑,橘类有蜜橘、朱橘、乳橘、山橘、黄淡子、金橘、绿橘、宜母子等。
20世纪50年代,在闽江边取景拍摄的电影《闽江橘子红》让全国观众见识到福橘的繁茂之景。为了还原老电影场景,福州园林部门近年来在不少临江的公园推广种植福橘,包括闽江公园、乌龙江公园、花海公园等地,让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福州市果。(记者 石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