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分论坛三围绕“两岸朱子学与中华文化认同”主题展开,来自海峡两岸及韩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展现出鲜明的多元性与广阔性。专家学者带着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朱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会聚于此。其论域更是跨越多个维度,从朱子学深邃的哲学思想内核,到理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从朱子学在东亚地区的传播路径,到其在现代社会的创新转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研讨内容,为与会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朱子学的窗口。
研讨过程中,专家学者达成共识:朱子的思想不仅长期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更远播日、韩等国,构成东亚文明共同的精神资源。
“来到朱熹的故里,亲身感受这里的文化气息,我内心十分高兴。”首尔国立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教授梁一模难掩激动之情。他说道,在朱熹及其后世学生构建的理学思想体系中,“平天下”的宏大理念与儒家“天下一家”的深邃思考方式,不仅是维护中华文明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更具备跨越不同文明的潜力,能够为全球共同生存、实现和平提供宝贵的哲学指引。
回望历史,在东亚文明圈的传播进程里,朱子文化不仅滋养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土壤,也成为促进两岸同胞情感相通、心灵契合的重要精神力量。
近年来,两岸积极聚焦朱子文化,通过共同设立朱子学研究中心、朱子文化研究会等平台,汇聚各类优质资源,不断推动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武夷学院台湾特聘专家、朱子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柏翰对朱子学在两岸共通价值的现代实践有着深入研究。他指出,在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挑战下,两岸在社会公平、代际正义、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面临相似处境,而这些议题恰恰能够以儒学的再阐释为基石,展开深层次的价值对话。他举例说明,大陆大力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台湾所关注的能源转型、居住正义等问题,本质上都体现了儒家“仁政”与“天人合一”思想传统在当代的延续与发展。此外,朱子学中的“格物致知”理念,不仅与现代跨学科探究式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对教育改革中的通识教育理念以及社会治理中的公共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追溯历史长河,明末清初,朱子文化逐渐传入台湾,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基因和资源。
“台湾书院以一种基本参照大陆书院的运作和教学模式,使得传播朱子学成为可能。”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方彦寿以《闽台书院与朱子学的传播》为题揭示福建书院制度如何通过学规、建筑、教材等载体,使得朱子学在台湾落地生根,并维系两岸文化血脉。
“由此,台湾书院起到了振兴纲纪,教化民众,改善社会风气,培育社会人才,促进台湾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从书院教育这一角度起到了维系两岸同根同源和血脉相连骨肉亲情的作用。”方彦寿说。
这场分论坛持续了3个多小时,40余位学者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正如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傅小凡所言,现代学者研究儒学的使命,在于能否像当年的朱熹一样,找到中华文化新的生长点,避免其沦为仅存于博物馆、图书馆和书店中的陈旧文化。从典籍中的哲思到生活里的实践,从历史中的传承到未来的创新,这场秋日里的对话正让朱子学在考亭文脉的延续中书写新的篇章。(记者 蒋丰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