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山海浩气 八闽薪火|烽火映丹心 河山昭赤诚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9-03 16:11 http://www.mnw.cn/

  段兆善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何祖谋 摄

  王怀杰向记者回忆抗战往事。何祖谋 摄

  杨林森佩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受访者供图)

  段兆善抗战时期留下的腿部枪伤 何祖谋 摄

  王怀杰的纪念章 何祖谋 摄

  杨林森向曾孙讲述抗战故事。(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抗战老兵,是镌刻在民族丰碑上的英雄,是支撑国家精神的脊梁,更是见证胜利荣光的“活历史”。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长城。如今,硝烟散尽,英雄暮年,但他们的故事没有被时光湮没。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连日来,记者走近在闽抗战老兵,感受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有战火纷飞中的生死相托,有眼见战友牺牲的锥心之痛,有不畏强虏、挺身亮剑的壮怀激烈。这些朴实而震撼的细节,展现出一幅幅华夏儿女英勇抗战的壮阔画卷,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折射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精神。

段兆善:“为国打仗受伤,我从不后悔!”

  8月25日,莆田市涵江区。秋日的阳光穿过窗户,洒进屋内。

  “我14岁扛枪,16岁负伤,右腿负过两次重伤,能活着看到新中国成立,值了!”97岁的抗战老兵段兆善静静坐在长椅上向记者回忆起往事。他的胸前佩戴着金灿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精神矍铄、眼神明亮,岁月刻下的年轮诉说着他从烽火中走来的风风雨雨,军人特有的气质深藏眉宇间。

  1928年,段兆善出生于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高新街道西神坛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小外出济南打工当学徒,靠着在窑厂搬砖过活。

  1942年,那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年代,日寇铁蹄践踏着济南城。当年10月,14岁的段兆善毅然参加八路军邹平县独立营。

  “1944年6月,在长山镇马家洼村,我们和日伪军相遇。激战中,子弹嗖嗖从耳边飞过,突然子弹击中并打穿我的右大腿,就像被大锤砸中似的,我一下子倒地。”段兆善回忆,自己立刻被战友送往医院,3个多月后,伤情稍有好转,由于部队缺人,就又回队里当通信员。

  “不过,这次战斗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还缴获了一批战利品。”段兆善说,考虑到他作战勇敢,还负了重伤,部队首长就将一件缴获的日本军毯奖给他和副连长王俊德,一人一半。

  段兆善十分珍视这半条军毯,战场上它成了绷带,包扎战友伤口,夜晚则成了他的褥子,垫在冰冷的地上度过漫漫寒夜。

  81年过去,这半条浅褐色军毯依然珍藏在段兆善家中的衣柜深处。1953年,段兆善转业,几十年来无论家搬到哪里,他都带着它。

  “这上面有战友的血,深浅不一的补丁像一枚枚军功章,我不能丢,也不能忘。”段兆善说。

  为了让年轻一代永远记住历史,今年5月6日,段兆善将珍藏的半条军毯无偿捐献给莆田市档案馆。“抗战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必须将其传递给年轻一代,让他们铭记历史,更加珍视和平。”段兆善说。

  战争是残酷的,段兆善身上数不清的伤即是见证。1951年夏季,段兆善右股骨断处旧伤复发,肿胀掉出一块骨头。“当时我住进部队医院,经过2个多小时扩创手术治疗,还不能走路,又经过4个多月医治及康复训练,才得以恢复腿部运动功能。”段兆善说,至今自己的右大腿还留下深深的凹陷伤疤。根据战伤程度,他被评为二等甲级残疾军人,并评定为五级残疾。

  11年军旅生涯,段兆善出生入死,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四等功2次。1953年,段兆善因伤转业地方工作,先后在霞浦、泉州卫生局任科长,在莆田卫生学校任校长,在莆田县卫生防疫站任站长。

  “打仗少不了枪林弹雨,听到子弹在耳边呼啸,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我心里不好受。但为国打仗受伤,我从不后悔!”段兆善说。

王怀杰:“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8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六一路97岁的抗战老兵王怀杰的家中。虽年岁已高,王怀杰仍然声音洪亮、思维敏捷。

  王怀杰轻抚着佩戴胸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眼含热泪:“这枚纪念章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和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年轻一代要永远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国家而献身的英雄,一定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

  1928年,王怀杰出生于山东博兴县一个赤贫家庭,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生活艰难。1943年,日军进犯博兴,到处抓壮丁修建工事。日本兵对待劳工非常残忍,劳工们不仅要干重活累活,还经常吃不饱饭,生病了也没人管。这年,王怀杰父亲被日本兵抓去修碉堡。

  “几个月后,父亲被日本鬼子折磨得奄奄一息,被他们从碉堡口扔出。母亲得知后,不敢叫村上男丁去抬,就请4个老妇,趁着夜幕用木板将父亲抬回,次日父亲就去世了。”王怀杰说。

  1944年12月,王怀杰怀着家仇国恨,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入伍后,我在博兴县陈户区第九区中队当兵,白天进行军事训练,晚上八九点钟到野外宿营,防止敌人偷袭。”谈及当年的军旅生活,王怀杰老人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在王怀杰的抗战记忆里,1945年农历四月初十的清晨,是他永生难忘的时刻。那天,日军集结5000余人,对驻防在博兴县陈户镇陈户、金寨、桥子等村庄的县独立营、区中队发起围攻,并逐步将他们压缩到金寨村内。一场惨烈的战斗就此打响。

  “日军的机枪形成扇形火力网,密集的子弹扫射过来,战友和乡亲们成片倒下。”王怀杰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当时,他冒着枪林弹雨,不顾满地血泥,艰难地匍匐前进,子弹嗖嗖地从头顶掠过,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他没有退缩,与战友们相互掩护,最终成功脱险,可许多战友却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据《博兴县志》记载,在这次战斗中,日伪军以30辆大车载着100多具尸体和伤兵,并绑走100多名群众逃窜;我军指战员牺牲180余人,群众伤亡300多人。

  “日本鬼子投降后,我们区中队先后被改编为博兴县独立营六连、渤海三分区十四团特务连,后来成为三野28军82师245团的一部分。”王怀杰回忆说,自己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以及解放福州等重要战役。在战斗中,他荣立三等功4次、四等功3次。1958年,王怀杰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福建省卫生厅调研科科长,莆田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原莆田县卫生局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于1985年离休。

  王怀杰兄弟六个,其中一人耳背、一人失语,其余四人都参加了抗战。“大哥王怀春是抗战烈士,四哥王怀仁在抗战中患病回乡,五哥王怀义在战斗受伤致残。尽管如此,我们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打败日本侵略者,国家和人民才有安宁的日子。”王怀杰说。

杨林森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和英雄们一起战斗过。”

  8月29日下午,在福州市鼓楼区98岁抗战老兵杨林森的家中,杨林森老人不断抚摸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显得十分激动:“我的一切荣誉都是党和国家给的。80年过去了,我看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快要100岁了,还要继续看着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

  时间倒回至20世纪20年代,杨林森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临海的小村庄。“那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又饱受鬼子汉奸的压迫。那时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7岁那年,杨林森毅然选择投身抗战。当时,他怀着满腔热血,瞒着母亲跑了30多里路,参加了八路军荣成县独立营。

  战场上的硝烟与血腥,是杨林森一辈子都无法磨灭的印记。“战壕里堆满了尸体,血水混着泥浆,踩上去黏糊糊的。”老人的声音渐渐低沉,“有的战士牺牲了仍倚着战壕站立不倒,手里紧攥着那面满是弹孔的军旗;有的战士被刺刀捅穿,仍死死抱着日军,牺牲后掰都掰不开……”

  战火中,杨林森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有一次,他和战友们与日伪军周旋多日,几昼夜没合眼,深夜行军时困得摔进了水沟,与大部队走散。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危急时刻,一位村民发现了他,用小推车悄悄将他送出险境。“要是没有老百姓的帮忙,我早就没了。”这份军民鱼水情,杨林森记了一辈子。

  坚守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杨林森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其间,他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最让杨林森引以为豪的是,他曾参加1954年国庆五周年天安门阅兵式,与战友们一起驾机飞过天安门,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落后就要挨打,而科技落后,就是挨打的根子!” 亲身经历过旧中国的积贫积弱,杨林森对这句话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抗战胜利后,杨林森被保送到抗大胶东分校、长春航校学习,从一名战场勇士,朝着技术尖兵的方向奋力迈进。

  在学习中,杨林森是出了名的“钻牛角尖”。同事们都叫他“液压通”,因为只要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他就追着老师没完没了地问“为什么”,有时甚至能把老师问得一时语塞。可老师们都喜欢这个爱钻研的学生——等他摸清原理,总能举一反三,还会主动为学习跟不上的同学答疑解惑。凭借这份韧劲,杨林森成长为空军系统首批10位工程师之一,先后担任机械师、机械长、空中工程师、机务主任。

  1958年7月,他从部队转业到航空工业部514厂工作,历任车间主任、副厂长、总工程师,后又调任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福建公司副总经理。

  在家中,杨林森常给自己的曾孙杨东逸讲抗战故事。“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恩革命先烈的牺牲与付出。”他总这样叮嘱下一代,“要勤奋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太爷爷,您是英雄吗?”面对曾孙杨东逸的提问,杨林森总会轻轻摇头,眼中满是对战友的怀念:“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和英雄们一起战斗过。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的战友,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原标题:山海浩气 八闽薪火|烽火映丹心 河山昭赤诚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莆田市分团项目签约仪式举
  • 付朝阳戴龙成在厦门会见重点客商
  • 莆田市首家农村建房联审快批中心投用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石破茂后,谁接任日本首相 泉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惠安团)赴德化 香港特区选委会界别分组补选顺利举行 暑期银联、网联处理支付交易增长明显 攀岩全锦赛:广东中山14岁中学生选手包揽 涉及电商等领域 最高法发布一批反不正当 创新药,研发上市加速跑 海洋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2025中国海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