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以工代赈 “鱼渔双授”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8-31 10:55 http://www.mnw.cn/

  如何让有限的帮扶资金发挥更大的富民效应?如何为经济薄弱地区精准打造适宜的项目?如何协同实现村民增收、村集体增收和乡风文明?

  答案之一就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作为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工具之一,包含促进就业增收、提升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发展等多种功能。

  截至7月,国家共下达我省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补助资金超3.9亿元,支持实施94个以工代赈项目,创近年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总额历史新高。此外,我省还安排省级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专项资金2000万元、省级财政以工代赈配套资金2558万元,支持31个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项目精准——

  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立秋虽过,光泽县止马镇新振肉制品厂旁的柏油路上,仍翻滚着热浪。不时有冷链车驶过,将圣农集团生产的鸡肉送入厂房。路边一块石碑上,“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永久性公示”字样十分醒目。

  新振肉制品厂里,肖昌才和同事在冷气下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负责将肉制品串上竹签,月工资为5000元左右。

  今年59岁的止马镇杉关村村民肖昌才,参与了新厂区的建设,并成为公司员工。“修路的时候,我和老伴、子女得空就来干活。一家人光靠这个以工代赈项目就赚了几千元呢!”他告诉记者,厂里工作强度不大,计件发薪的形式灵活,很适合自己。

  2023年,新振肉制品厂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获得中央以工代赈补助资金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00万元。按照不低于30%的劳务报酬比例标准,该项目向参与建设的村民直接发放工钱150万元。

  “配套基础设施有保障,厂子发展蒸蒸日上,乡亲们干活的热情更足了。”工厂负责人冯维敏介绍,职工超九成是附近村民,且吸引了11个村投资入股。

  在长汀发力升级河田鸡产业时,各级以工代赈资金的到来犹如阵阵及时雨。

  步入新建的长汀县策武镇河田鸡养殖基地,护岸、沟渠齐整,粪污处理简易用房已经投用,原先的土路和危桥也完成了改造……这些都受益于以工代赈资金。基地目前存栏1.2万羽河田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安置了12户脱贫户入园务工;带动30余户村民养殖河田鸡。

  “项目获得了中央以工代赈补助资金850万元,优化后的基础设施减少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项目落成后,可带动各村养殖场及散养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带状成片效应。”策武镇党委书记范育锋对河田鸡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赈到实处——

  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以工代赈项目具有公益属性,不仅要实处用工,也要赈到实处。如此,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过去我们一个村就有11张麻将桌,现在已经没什么人打麻将了。”李新文在宁化县安乐镇谢坊村当了8年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乡风的转变不仅源于产业基础增强带来的致富机遇,也要归功于以工代赈。

  谢坊村地处宁化县南大门,2023年被评为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依托当地种植多肉植物的产业基础,计划利用休闲项目“乐野小镇”后山的景观资源,建设一条供游客游览竹林、瀑布的步道。

  然而,步道所属的林地分属各家各户,机械进场开展作业不便。如何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宁化县创新建立的以工代赈“333”长效机制发挥了作用。

  “333”长效机制,包括加强项目谋划的“三个联系”,提升项目实效的“三个统一”,巩固项目效益的“三项机制”,涵盖了以工代赈项目的前中后期,确保项目落实。相关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并推广。

  当地在步道项目建设前期,详细摸排用工需求,为脱贫户提供公益性岗位;项目中期,建立统一用工组织、统一技能培训、统一管理模式;项目后期,建立设施管护等机制,联动县林业局和文旅局、镇、村形成三级管护。

  “以工代赈建步道,不仅发工钱,还带来了更多赚钱的机会,村里崇尚劳动的氛围也更浓厚了。”李新文对村民生活的改变如数家珍,经过工匠现场教学,村民王水生学会了铺石板技术;依托步道带来的客流,曹永生开设了竹编课堂,丰富旅游产品;留守妇女董淑莲新开的农家乐旺季座无虚席……

  不仅在宁化,其他地方也纷纷创新机制,亮点可圈可点。南平市率先出台《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指南(试行)》,以定额管理革新、三级联动赋能、协同融合发展三大举措优化管理体系。运用该机制的政和县外屯乡稠岭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总工期比同类项目压缩10%,相关做法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并向全国推广。

  加力扩围——

  补齐乡村振兴的短板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多年来,以工代赈项目持续补齐各地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 如今,我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以工代赈项目运作模式,渐趋成熟并被普遍采用。

  长汀县河田镇南塘村受益于文旅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提升了公共基础设施,已连续举办4届“河田鸡文化节”,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该项目累计为南塘村培训务工群众92人,设置公益岗位14个,发放劳务报酬205万元。

  “文旅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后,串联起窑下车田寨、三洲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预计今年新增游客15万人次。”南塘绿之梦家庭农场负责人易小贞介绍,周边餐饮业、住宿业商户已达10余家。

  记者从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了解到,今年国家加力扩围开展以工代赈工作,我省中央补助资金大幅增长。落地的项目更多着眼于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乡村造血能力,部分项目资金的劳务报酬占比超过50%。

  以工代赈更大的图景,是推广运作模式和相关机制。

  以武平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为例,虽然并非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却因其点多面广、项目周期长、技术相对简易等特点,适合借鉴以工代赈管理模式。“我们尽量从本地雇佣工人,因为事关自己用水,村民积极性较强,与受工程影响的村民沟通也更顺畅。”福建水投集团武平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贵林介绍,该项目发放劳务报酬共约3370万元,解决本地务工需求927人。在省内同类项目中,该项目所发劳务报酬占总投资的比例居前列。

  这种借鉴以工代赈的做法,已在全省多地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中施行,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学技术、赚工资,也让企业节省工人住宿等开支,节约了总成本。

  当下,省级层面建立的以工代赈部门协调机制日渐完善。由省发改委牵头,负责政策衔接、计划分解下达、资金投放、督促检查等工作,省级15个部门形成联动,切实保障以工代赈项目发挥长期效应。据统计,2025年全省125个项目总投资约6.24亿元,统筹撬动各类地方配套资金1.86亿元,预计可吸纳项目周边农村群众务工就业1.02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8亿元。(记者 赖昊拓

原标题:以工代赈 “鱼渔双授”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福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举行
  •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召开
  • “福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致敬医师节
    致敬医师节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视频)晋江深沪开渔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海海人声·青春怒放” 第二届世界闽南 看见惠安|周末愉快 看见惠安|周末愉快 “七夕浮山 开渔悦享”泉州台商投资区滨 42天实现100%签约 芗城区山美片区跑出芝 诏安官陂:“四场”清理进行时扮靓乡村新 诏安官陂:多点发力强宣传,常态化反诈护 健康真相:熬夜可能会加重黑眼圈,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