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23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22日,在第二十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福州中院以“发挥审判职能 强化协同保护”为主题召开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福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白皮书、2020年福州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福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知识产权庭庭长朱玲、榕城海关、市监局、市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等相关部门代表人员,以及市律协、部分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部分高新企业代表出席发布会。
会上,朱玲副院长代表福州中院向社会各界通报了2020年度福州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欧晓红对十大案例中的重点案例进行了介绍。
据悉,《福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白皮书、2020年福州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等材料全面展示了福州法院过去一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进展。
知识产权司法职能作用有效发挥
白皮书显示,2020年,福州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938件,审结2787件,审结率为94.86%。其中,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03件,类型涵盖标的为专利、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植物新品种等技术成果的侵权、合同纠纷,占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总数的24.68%。福州中院通过这些疑难复杂、新类型、深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的审理,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导向作用,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大化实现了审判工作的“质效双优”。
据介绍,福州中院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大对技术成果的保护,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激励和保障。
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现代化持续推进
朱玲副院长介绍,为减少群众诉累,提高审判效率,福州中院大力推进审判智能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原有“福州互联网法庭”基础上,又打造了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诉调一体化云平台”,与原有的智慧审判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提交诉讼材料—诉前调解—立案—审判的全流程云端作业,有力地推进了审判信息化水平,为知识产权保护提速增效,便民利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制度赋能。2020年,通过在线调解系统组织诉前调解105例,取得显著成效。
为积极应对技术类案件明显增多的趋势,福州中院持续推进技术调查官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合理高效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构建知识产权技术事实立体化调查体系。
针对部分案件举证困难问题,完善证据制度,全面推广调查令制度,支持当事人运用新兴技术取证,必要情况下及时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提高固定侵权证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蔓延,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特殊困难。福州中院在全省最先制定出台《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知识产权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重点关注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加大对涉及疫情医疗防治诊断、医疗器械、药品等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存在困难的小商户适当减轻侵权责任,助力尽快复工复产。
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建立
福州中院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纠纷“特邀调解+司法确认”多元化解新模式,首个调解成功的案件从委派调解到完成司法确认,仅用时七天,实现纠纷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方式的高效对接。疫情期间,积极依托“云调解”平台助力当事人快速化解纠纷。该模式得到省法院吴偕林院长、段思明专委等领导的批示肯定,并由省法院在全省推广。
福州中院牵头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六地市法院签订《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六地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的共同发展、整体提升。2020年12月,福州中院挂牌成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宁德巡回审判点”,回应高新企业发展需求,体现区域协作发展,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布局和司法服务覆盖面。
据介绍,福州中院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机制,为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赋能增效。联合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在“知创中国”平台上开通“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在线”板块。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行政调解与司法程序的衔接,将知识产权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前移前置,为权利人得到及时救济提供制度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