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爱在深秋15个故事背后 你不容错过的声音

来源:闽南网 2012-11-24 11:14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爱在深秋1
本报记者曾炳光,采访6年载着九旬母亲去送水的林河银

爱在深秋2
本报记者郑娟娟,采访照顾养母多年的林月青

  闽南网11月24日讯 15个故事,15种人生,本报“爱在深秋 情暖重阳”特别报道至今画上句点。不知,你收藏了多少关于孝顺的体会,积淀了多少关于孝顺的感动?

  本报多位记者历时一个月,踏访漳州的角角落落,用文字和镜头,走进一个个平凡家庭,记录下人世间最质朴的情感。

  采访路上,脚步匆匆,除了倾听之外,更有记者的种种感怀、心灵涤荡,而这份感怀,更多源自于厝边点评、网络谈论。

  而这些声音,你不能错过!

记者手记

寻找一面之缘的送水工

  找到林河银,可以说是“几经周折”。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市区劳动大厦的楼下。那天,刚出楼梯口,就见到一个奔忙的背影,提着两个空桶,朝大门疾步而行。门口是一辆运水的三轮摩托车,车斗上是一位老太太和一条狗,老人坐椅子上,晒着阳光,干瘪的嘴巴不停地动着,手里还拿着半块饼干。

  送水还载着一个老太太,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等我追出大门,摩托车已经开动,老人颠簸着随车远去,身影渐渐变小。之后的几天,再也没有发现老人,也没有碰到那个送水工。楼下的物业工作人员称,进出大楼的送水工很多,没有留意到。

  一次闲聊,我告知朋友,我们正在寻找身边孝敬子女的典型,朋友提起,通北街道的工作人员曾告诉他,在和平里小区有一个送水工,每天载着老母亲去送水。劳动大厦楼下的一幕,突然又清晰起来,朋友所说的那个人,是不是就是我见到的那位送水工。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载着老母亲去送水呢?

  第二天,我去了和平里小区,有了答案。

  我和摄影记者小白找到了送水工的仓库,遗憾的是大门紧闭。

  当天下午,我们再次来到仓库,门开了,一个戴着帽子的老人坐在背靠椅上,弓着背睡着了,小区保安王先生告知,这就是送水工林河银的母亲,而送水工在小区有一个亲属。由于怕被拒绝,我们谎称要买水,从送水工的亲属那拿到了电话,这才得知送水工叫林河银,48岁。(曾炳光)

孝顺,是幸福地付出

  走进孔艳华的家,是一处最普通的老公房,天井里种了好些花,大堂里横七竖八地摆着邻居家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孔艳华和母亲住在二楼。从一楼上到二楼,楼梯很陡,连年轻人走起来都很吃力,而孔艳华每天上下楼梯的次数她自己都数不清。

  一般的家庭里,老人家到了孔艳华的年纪,儿孙满堂,该是享清福的时候,“我可不行,我得照顾母亲。”

  在孔艳华不分昼夜的照顾下,母亲躺在病榻上10多年,身上从未生过褥疮,从奄奄一息到现在还算健朗,孔艳华的母亲说,她是修了多大的福分,才能有这样的女儿。

  在采访中,说到丈夫离世,独留她一人照顾母亲,拉扯孩子,孔艳华的情绪一度失控,泪水夺眶而出。这样的付出,对谁都不是一件易事,然而,她却又说:“母亲,是我幸福的负担。”(张颖珍)

父母的事,最重要

  15个家庭,不一样的孝行,总能感动我。同样为人子女,我深感,自己为爸妈做的实在太少。

  总结一句话,顺从父母的心愿,比啥都重要。

  采访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我记得清楚。我向多位子女提出要采访时,他们都跟我答复,“我得问问爸妈,他们同意了,我就同意”,没人直接代替爸妈拿主意。

  同样,很多老人接受采访时,打电话让儿女回家接受采访,通常都是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一家人都赶来。为此,有社区工作者跟我开玩笑,要采访孝顺家庭,找爸妈沟通准成事。虽说是句打趣的话,可话里透着理,千事万事,父母的事,最重要!要支持!

  其中,为了配合爸妈拍照,陈水德(孝顺家庭14,11月21日A13版报道)二女儿陈贞,要上晚班,只有1小时吃饭时间,还特意往爸妈家里赶。

  每一次的采访,我都能看到他人子女的孝心。行孝,其实不难,请别拖延了,不要等到父母老去,眼花了,耳背了。每一天,顺从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开心,就好。(郑娟娟)

各方论孝

  15个关于孝顺的故事讲完了,不妨一起来听听网友和厝边们是怎么看的。

  网友“每日一醒”:新的二十四孝,更强调对父母精神上的关心,孝顺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生活的照顾,生病的看护,你让父母快乐了吗?不妨可以想想这个问题。

  网友“嘟嘟的鱼”: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很多子女在外工作,他们要怎样尽孝?我很赞成第12篇报道中,厝边庄先生的说法,工作表现好,读好书,不要让父母操心,就是另一种行孝。

  厝边陈先生:这15孝,我最喜欢第15个,难得,窝心,一看到报上那张抱着母亲上车大大的照片,我有种要落泪的感动。

  网友“烟雨红尘”:以前总觉得孝敬爸妈的机会还很多,挂在嘴边又太肉麻。表达爱意太吝啬,回家时蜻蜓点水,只顾着和朋友、同学疯玩。这次回到他们身边,听爸妈说小时候很喜欢我的几个长辈都相继去世,一时心中呆愣怅然,方才惊觉,我与父母能呆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用次数计算了。(N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郑娟娟 张颖珍 曾炳光 白志强 文/图)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宁德:绿色发展 产业焕新
  • 宁德市老年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 2026年南平市体育中考项目确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