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数码科技 > 正文

马云1000亿押注达摩院是做什么的?阿里用技术要红利

来源:行业洞察 2017-10-13 16:31 http://www.mnw.cn/

­  从3月份的“NASA计划”到7个月后的达摩院,阿里正在以看似疯狂的速度,从互联网商业巨头向技术先驱转型。

­  透过阿里的技术冒险,似乎映射了新时代的竞争趋势,竞争的门槛不再是商业模式,而是上升到了技术创新的层面。同时,对于阿里自身而言,1000亿押注达摩院的意图,既有在技术上弥补短板的嫌疑,也是为了颠覆外界“阿里的商业强于技术”的认知。

­  然而,在巨头间急流勇进的技术竞赛中,金钱当真能为阿里换来时间吗?

­  阿里的嬗变:“商业模式”正在走下神坛

­  在中国最具统治力的三家科技公司中,仅有技术出身的李彦宏为百度贴上了“技术派”的标签,阿里和腾讯始终是商业模式取胜的典范,就连马云和马化腾,也一直被归为成功的商人,和技术无关。

­  在很长的时间内,国内的创业者们早已习惯了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商业公司和技术公司并没有表面上的差别,毕竟能够打动投资者的是商业上的前景,而非技术上的优越性。彼时的中国互联网是一块未被深耕的沃土,庞大的人口红利,中文互联网相对独立的环境,以及所有野蛮生长的可能性。

­  但在2016年前后,中国互联网迎来了“意识形态”上的转折点。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各种红利的消失,几乎所有新兴的商业模式,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大批量的竞争者,团购大战如此,O2O如此,共享出行仍然如此。与之同时,互联网大规模的用户增长越来越稀缺,商业竞争越来越残酷,近5年来崛起的创业公司大多成了巨头阵营中的一员,成败的关键在于有多少资本支持,有多少流量输入,从来都不是技术。

­  外部的刺激因素来包括风口下的人工智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中美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的开始。可当国内的BAT面对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硅谷同行时,明显少了些许底气。谷歌引以为傲的是AlphaGo和无人驾驶,Facebook热衷于虚拟现实技术,亚马逊有智能物流和Alexa语音助手。但BAT为人所称道的仍是最基本的商业属性,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和游戏。

­  也正是从2016年初开始,李彦宏希望外界把百度看作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多次强调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百度无人车、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频繁“炫技”,目的无外乎是为了彰显百度的技术实力。无独有偶,马化腾公开表达了对于技术创新的危机感:“如果和过去一样只做纯软件、纯服务,可能会在未来的一些领域失去制高点”。

­  刺激最大的或许正是阿里,在华尔街的资本眼中,阿里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中国亚马逊的角色,近期两家公司在市值上的胶着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有人说,阿里在商业上太成功了,并因此掩盖了技术上的光芒。这句话或许有些道理,但亚马逊偏偏走了一条和阿里不同的成长路线,1997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店,2001年成为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但亚马逊如今被人记住的,却是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亚马逊的仓储物流服务和人工智能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  阿里的商业模式几乎完全覆盖了亚马逊,甚至在很多领域碾压了后者,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仓储物流等核心技术上,阿里却始终是一个跟随者。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来临的当口,谷歌已经从“移动优先”转型为“AI优先”,亚马逊凭借Echo智能音箱和Alexa夺得了人工智能的船票,百度的All in AI战略业已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阿里这个庞大的综合体仍在局部试水的步伐上。

­  按照阿里CTO张建锋的观点,“在你把现有技术的可能性都挤干之后,必须考虑新的技术的可能性,阿里现在就面临一个比较关键的一个转型期。”换而言之,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下,阿里的发展遭遇到了与生俱来的瓶颈,从“NASA计划”到最终落地的达摩院,更像是阿里在寻求新的出路。

­  当天花板临近,“亡羊补牢”才有出路

­  从商业崇拜到技术成为时髦的过渡,绝非是偶然的。代价是一批批互联网创业者破碎的发财梦,以及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深思和反省。

­  就近几年来说,所有依靠商业模式崛起的项目,最终的归宿都是走向合并。滴滴和Uber中国、58同城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加上摩拜与ofo等结局注定的竞争者,当商业模式成为故事起源的时候,变现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唯有合并后消除恶性竞争才存在盈利的可能,而其中又时常可以看到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  事实证明,这绝非是一个良性现象,最直接的就是一大批投机者的出现。在“共享经济”的概念下,充电宝、雨伞,乃至马扎和卫生巾都成了共享的对象,几乎已经不能用乱象来形容国内糟糕的创业环境。当资本和焦点大量集中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商业模式的竞争上,对于技术派的创业者显然是不公平的。而阿里们恰恰是难逃其咎的,他们就像是古希腊神话中挑起战争又主导战争的诸神,拿钱和流量去支持其中的一两家斗争者,最终让其中的胜出者成为自己忠实的门徒。

­  当然,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也在这么玩,只不过他们在钟情商业模式的同时,还把足够的精力给了技术研发,几乎每家硅谷巨头都能够列出一连串收购技术公司的清单,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正如李彦宏对竞争对手的公开调侃,“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收购技术公司,它们只为产品和用户规模付费,不为技术付费,只有百度为技术付费”。

­  可以肯定的是,当阿里感受到瓶颈和天花板之后,也在尝试去改变或影响中国的互联网环境,达摩院的出现便是例证。按照阿里官方的说法,未来三年计划为达摩院投入1000亿元,覆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最理想的结果便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引领一场自上而下的技术崇拜,进而一扫过往的污垢,实现一场亡羊补牢式的胜利。

­  根据马云提出的目标,未来20年阿里希望构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达摩院正是为达到此目的解决问题而创立的。贴合这个逻辑,达摩院似乎有几分贝尔实验室和施乐帕罗奥托研究中心,然而这两个机构并没有对自己的公司有太多的商业贡献,甚至很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在公关效果和股价提升上也未能贡献几分微薄之力。

­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之于达摩院的初衷显然没有那么纯粹。达摩院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几乎都可以看到未来五到十年之后的商业前景,而达摩院高频度的媒体曝光,已经可以嗅出几分噱头的倾向。说白了,阿里1000亿押注达摩院的使命,无非是追平阿里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在技术上的差距,顺便改写阿里在外界普遍认知。

­  要知道,在全球所有的科技公司中,2016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就有亚马逊、三星、谷歌、英特尔等7家,涉及面已经相当广泛的达摩院,想要追平差距仍将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

­  结语

­  对于阿里来说,一家基于业务需求而投身技术研发的公司,似乎并不符合一家4000多亿美元公司的使命。阿里的未来势必要“向技术要红利”,只是技术创新本就是一场长征,切莫急功近利,错失迟到的机会。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算法霸权!当携程的“调价助手”篡夺了酒店
  • 台风后停电断网已4天 台当局救灾缓慢惹台南
  • 山西省临汾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玉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安溪县政协到龙门镇走访委员企业 石狮出台8条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厦门今年台风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高温日 2025年度福建省绿色制造名单公布 8家厦企 用了左氧氟沙星可能跟腱断裂?存在可能性 穿梭绿意之间感受清凉时光 盘点厦门夏日 周杰伦厦门演唱会期间 临时开通2条免费公 山东省政协原常委崔建平受贿案一审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