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证券分析师相亲被批不学无术 人品因职业遭质疑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券商发布的研报就达56万份,即使一天读10份,150年也读不完这一年的报告。

  最近的一次相亲中,冯学的人品遭到了对方的质疑:仅仅因为他是证券公司研究所的分析师。在这位相亲对象看来,证券分析师都是不学无术、哗众取宠之徒。

“报告门”频出

  这也难怪,近期有太多关于证券分析师的负面新闻:中信证券点评“2200元天价涪陵榨菜”;渤海证券评价企业“专业补脑残”;申银万国声称产品用药量“1次1支”将改为“1次2支”以增加收入;银河证券研报说攀钢钒钛应该暴涨15倍,“目标价188元”……

  33岁的冯学半年来相亲频繁程度超过了《非诚勿扰》节目的播放次数,但他实在没想到这次相亲竟然成了不欢而散的“批判大会”。

  “我认识那位写‘天价榨菜’报告的中信证券分析师黄巍。”2007年博士毕业后,冯学就进入了北京一家中等规模的券商。在冯学的印象中,黄巍是一个老实人,不像是热衷于搞噱头的。“不过,没办法,我们总在想办法吸引投资者注意,否则会被埋没掉。”

报告严重注水

  进行同质化研究的券商分析师显然已经“人满为患”。各个行业都处于被券商“过度研究”——假如某个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事项,100多家券商研究所都要做出评析,那么就有100多份研报;假如2200多家公司都出现大事情,那么研报的数量就会超过2万份——这足以让投资者瞬时眼花缭乱。

  平均来说,每个分析师要盯着30~50家公司,倘若某天内,其中一半的公司有新事项发生,那么该分析师当天就起码要写十几篇报告——避免不了的是相互抄袭和严重注水。

取悦上市公司

  除了以量取胜,还需要以“长”见气势。部分券商研究所对分析师的报告的字数、页数都有规定,就连一些海外投行也未能免俗。瑞银证券前中国区副总经理张化桥曾经说过,在当证券分析师的那十多年里,他时常因为要写一百多页的大报告而倍感压力,因为只有这样的大报告才被同事、上司和基金经理当回事。

  然而,无论怎么分析,都只能唱多。海外投行会对上市公司给出“减持”、“负面”等评价,而国内券商的报告只充斥着“推荐买入”、“强烈推荐”等字眼。

  “当所有都是好的时候,也就没有好坏之分了。”冯学说,券商的研报沦落到很多时候要先给上市公司过目,确认没问题了才能发布。“尤其不能得罪的是基金公司,因为他们是我们真正的‘老板’。”根据统计,去年60家基金公司总共为93家券商贡献了62.41亿的佣金收入。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