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频繁离职
除了业绩波动之外,2017年,双汇发展的高层也震动不安。
2017年2月,双汇发展两位高管相继辞职,分别为公司副总裁宋保国、职工代表监事李连魁。5月,半年报公布之前,副总裁刘清德因个人原因请求辞去所担任的公司副总裁职务。10月13日,双汇发展称,为适应双汇发展运营的需要,调整刘红生副总裁职务,聘任王豪杰为公司副总裁。
2017年12月,双汇发展表示,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并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马相杰为公司总裁;而原总裁游牧的职务降为副总裁,且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职务。此后,2018年1月,双汇发展表示,将聘任宁洪伟为公司副总裁。据悉,宁洪伟曾任生鲜品事业部销售副总经理,与马相杰曾共同就职于生鲜品事业部。
双汇方面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有关总裁更换一事是公司根据管理需要的正常调整,公司实行竞聘制上岗,管理者的任期没有固定时间。针对双汇发展如此频繁的“正常调整”,外界认为是双汇发展业绩不甚理想所致。
有分析指出,原总裁游牧较为看重低温肉制品,但这并未给双汇带来足够的发展,2016年至2017年间,双汇发展销售出现下跌。
事实上,2017年上半年,双汇发展营收不足240亿元,同比跌幅约为6%,“蒸发”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04亿元,和2016年上半年约为21.51亿元相比,跌幅达到11.5%以上。不过,第三季度同比约3.5%的增幅依然没能逆转前两个季度业绩的下滑。
接手总裁一职的马相杰是双汇发展的老将,曾任双汇集团技术中心高低温产品研发与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员,在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后,担任生鲜品事业部总经理。在其任期内,2016年生鲜品事业部营收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而在2011年该项营收占比不足40%。
有消息表示,生鲜品事业部近年来成功的经营拓展和地位上升,可能也就是马相杰升任总裁的重要原因。
券商对双汇发展的这一转型颇为看好,纷纷给出了“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的评级。平安证券表示,2017年底新管理层顺利接班,人事调整或带来业务端新变化,期待肉制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从而重新打开业务及估值瓶颈。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过去几年双汇将营销重点放在西式肉制品上,但是推广进度一直不及预期 ,主要是西式肉制品与国内饮食习惯有差距;今年将重点转向中式低温肉制品,会比较符合市场需求,且对比其他肉制品企业有生产门槛,中式肉制品或成为新的增长点 。
但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以来,生鲜冻品贡献的毛利润在总体毛利的占比仅从10%上升至20%左右。相较而言,高温肉制品毛利占比初在2011年左右经历过一次大幅下滑之外,其余年份占比大致在40%以上, 目前看来,火腿肠等传统产品依然是双汇维持利润增长主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