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好处
五大开放五大创新上海自贸区政策猜想
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筹备进展一直为各方关注,但其所涉及的具体方案却始终未能公开。从证券时报记者现在掌握的信息来看,方案最终将可能落实到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已被提交至自贸区方案中
在刚结束不久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自由贸易区的确正在申请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而且这一改革方向不会因为短期的流动性变化、热钱流向的变化而变化。
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自贸区将争取15%企业所得税优惠
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新政策中,上海将推动税收创新,包括离岸贸易、金融采用低税率,对境外投资收益采用分期缴纳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支持自由贸易园区内企业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鼓励企业发展,上海将在税收方面采取低税率,其中将包括对自由贸易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收创新方面,上海市政府上下都正在努力向国家要政策,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知情人士表示,这个税收优惠政策与前海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当。
贸易领域将实施创新监管新模式
在贸易领域,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较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
构建离岸金融中心需行政法规创新
日前,上海已向国务院申报将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使区内中外企业享有区内贸易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货物进出自由、货币流通自由、货物存储自由等五大权益。
而离岸金融业务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也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但是上海在探索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同时,也面临法规的障碍,因而需要制度的创新。
借自贸东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或有新突破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上海自贸区关于航运发展将延续此前国务院“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即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不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
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探索之路始于2009年,经过近年来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由于法律、税收、金融等方面的短板,目前上海距离巴拿马、新加坡、香港等世界级航运中心仍有距离。
受利好消息刺激,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爆发
今日开盘后,上海自贸区相关个股出现大涨,上海物贸,上港集团,上海三毛,龙头股份等多个自贸区概念股票出现大幅上涨。
观察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可发现不同行业有强弱之分:物流行业股票平均涨幅最大:上海物贸、华贸物流、上海钢联、爱建股份表现优异;园区开发与建设行业股票涨势第二,外高桥复牌至今大约涨了14个涨停,股价翻了两倍多近三倍,从14元多涨到昨日收盘53.03元,是沪深两市近期表现最风光的一只股票。陆家嘴、浦东建设、浦东金桥涨幅也很可观。运输类股票表现第三:锦江投资、大众交通、交运股份、东方航空涨幅较大;外贸出口和商业类股票表现较弱:中纺投资、新世界、上海三毛等股票股价呈跟随走势,难涨易跌。
浦发银行同样拥有自贸区概念而受资金追捧,成为银行股中佼佼者。昨日强势调整,上午沽压较重而下午买盘骤然增多,推高股价,全日涨幅1.64%,股价收于全日最高位。全日成交49.9亿元,为两市第一。(来源:大公财经综合)
相关新闻:上海自贸区将不设防火墙外网全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