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连日来,泉州南安市各地各部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抓紧部署春耕生产,确保今年全市农业生产取得良好开局。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备农资、修农具、收种子,上机器、梨田、锄草……走进码头镇宫占村忠勤家庭农场,大家正忙着下田劳作,放水灌田,一片忙碌景象。“这几天都在播种,现在是疫情防控时期,下田之前大家都做好了必要的防护。”泉州南安市忠勤家庭农场负责人戴子中望着农场说道,从2月开始,南安市相关部门就派人送来了农资,并指导农场着手备耕。
“面对当前疫情,我们开展‘暖心跑腿服务’,安排专人将农户所需农资送到田间地头,省去中间可能产生交叉的各个环节。”泉州南安市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道。
当前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为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服务工作,该市围绕春耕生产需要,积极组织农资经营企业加强与生产企业、种植基地、农民合作社等对接,同时积极对接农资生产厂家,调运储备化肥、农膜、农药等春耕生产物资,加强化肥储备工作力度,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农资供应。
目前,南安市春耕备耕农资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运输渠道畅通,能够保障春耕生产正常进行。共储备杂交稻种子8.8万公斤、玉米种子2万公斤、花生种子10.5万公斤、化肥8300吨、农膜15吨。
此外,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南安还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3月3日,已获批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个,建设总规模2.4万亩,涉及南市梅山、眉山、码头、省新、官桥、水头、诗山7个乡镇,预计总投资3845.6万元。已下达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1万亩,计划投资13002.4万元,涉及25个乡镇。
加快发展生猪生产
为保证鲜活农产品、畜禽养殖供给市场,泉州南安市出台应对疫情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十三条措施,全面摸底调查,保障市民 “肉盘子”供需稳定。
“我们将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农资、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通往养殖场、屠宰加工厂、交易市场和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生产供应企业的道路畅通。”泉州南安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说。目前,全市6家生猪屠宰企业已全面恢复经营,并增加屠宰量和鲜肉上市量。
日前,泉州南安市已对全市85家规模以上养猪场完成逐家核实生猪存栏数,指导科学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规模养猪场补栏增养达到环评允许养殖上限,持续推进补栏增养,做到“可养尽养”。根据计划,今年南安市计划年末生猪存栏30.9万头、全年生猪出栏54万头。
对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重点区域,该市制定消毒灭源工作方案,调拨4000多公斤兽用消毒剂分发到各乡镇(街道),指导科学做好畜禽养殖、活禽交易、屠宰等重点场所开展消毒工作。强化春季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加强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等措施;组织开展春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行动,确保应免尽免。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日前,泉州南安市锦都家庭农场,该市科技特派员、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陈汝顶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果园里现场指导农户讲解如何在火龙果树底下套种鼠茅草的小窍门, “在火龙果园里套种鼠茅草,能够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大量减少锄草次数,同时保持良好的通气性,火龙果的品质和产量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确保丰产丰收,我们除了传统的与农户线下对接,还充分运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交流、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泉州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为圆满完成春季农业生产,针对春季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病虫害,泉州南安市组织2个指导组深入种养殖基地,向农业生产经营者宣传防控知识,督导指导从业人员做好自身防护,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做好水稻螟虫、草地贪夜蛾、蝗虫等病虫监测防控,加强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严防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截至目前,已派出技术人员374人次,指导农业经营主体387个,溶田2.81万亩,完成育秧面积0.43万亩。(通讯员 陈鑫炜 黄瑜鹏 吴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