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到贫困户陈巧远家中了解黑猪饲养情况。
村道拓宽亮化、贫困户实现脱贫、村庄发展方向确定……一年多来,山城村,这个地处蓬华镇西南隅的偏远村庄在驻村干部带领下,取得了喜人的变化。
拓宽村道打开致富之门
山城村位于安溪、南安、永春三县交界处,是革命基点村,有18个自然村750户3376人,各类贫困户32户、精准扶贫户7户。
2016年被确定为泉州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同年,南安市市长林荣忠挂钩帮扶山城村,年底,南安市纪委派驻山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佳顺和泉州市委办派驻山城村党支部副书记蔡志伟先后来到这里。
贫困村发展,最缺的就是资金。去年年初,林荣忠带队到蓬华镇山城村开展重点帮扶村帮扶活动,当天,泉州、南安两级筹集245万元帮扶资金支持该村发展。
资金有了,怎么才能用在刀刃上?“都说要致富先修路,尤其对山区村庄,道路更为重要。”蔡佳顺说。如今,走在山城村,道路平坦宽敞。这两年,山城村交通状况不断改善,完成入村5公里主干道拓宽改造、路灯安装等;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硬化通往18个自然村的道路30公里。
“大户带小户”助力贫困户脱贫
“驻村干部另一个主要工作是精准扶贫。”一到山城村驻点,两名驻村干部就马不停蹄把山城村“搜”了一遍,村里优劣势了然于心。
“山城村是纯农业经济结构,没有工业企业,村民多从事禽畜养殖、茶果种植等,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水平较低。”蔡佳顺说,他们多次与村两委开会讨论如何扶贫,最终确定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找贫困根子、出致富点子。
昨日傍晚,贫困户陈巧远像往常一样,到猪圈给猪喂食,她养的猪是有名的“蓬华黑猪”。
蔡佳顺和蔡志伟告诉记者,在前期走访中,他们发现全村中掌握传统耕作以外劳动技能的人少之又少,但也不乏劳动能手,如山城村老支书郭湖海是有名的养猪能手。“如果能发挥劳动能手力量,‘大户带小户’帮助贫困户,那么贫困户就能靠自身能力‘造血’脱贫。”在与镇村领导沟通后,该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
去年,郭湖海对接帮扶贫困户陈巧远。郭湖海提供4头猪苗,并提供技术、解决销路。“我只要把猪养胖就可以。”陈巧远说。去年年底,养得肥壮的黑猪被附近村民一抢而空,扣除成本,陈巧远净赚8000多元。
“现在,我们也能靠自己过上温饱生活了。”想想现在的生活,陈巧远很满足。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山城村精准扶贫户7户19人全部脱贫。
谋划“三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山城村地处山区,无产业基础,未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我们谋划了一条‘三色’乡村旅游之路。”在村庄发展方面,驻村干部积极参与,多次与蓬华镇、山城村两委“把脉”山城发展定位。
记者了解到,山城村有安南永德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红军洞、地下印刷所、枪械修理所、安南永第一个党支部活动旧址、郭子仲烈士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有脐橙采摘体验区、种植基地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还有华鼎岩宗教旅游风景区、观音山公园等金色宗教旅游资源。
为此,山城村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以道路建设为先导,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线,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优化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绿色、红色、金色“三色”乡村旅游。
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郭沙漠表示,配合“三色”乡村游的整体规划,村里正着手打造“一带三园”。全村1700亩耕地,现在基本都利用起来,依托现有的水果、茶叶种植基地,串成农业休闲观光带。同时打造观音山公园、安南永德红色主题公园、农业创业园。“我们还计划引进企业将闲置小学改建成民宿。”
“驻村干部来了一年多,带领我们理清发展思路,帮助贫困户脱贫,效果那是看得见的。”对于驻村干部,郭沙漠给予了肯定。(记者 庄晓丽 李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