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绍,《白牦牛》的拍摄地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青海省影视外景拍摄共和基地”,共和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境内大山湖泊遍布,历史遗迹众多,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影视创作和拍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条件。当时这部电影的拍摄主要是在八月,正直盛夏,炎热的天气和很强的紫外线让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吃了很多苦,晒伤是很普通的事。
“导演对画面的要求很多,我觉得小成本文艺片画面重在走心。摄影组在光线、色彩、景别、构图、角度、运动,这些造型元素上都想了很多招,片中运用了很多象征、内心暗示等画面表述方法,同时进行了很多有趣的,富含深意的长镜头和场景演员调度实验,画面融入了镜子、水中倒影、光线投影、光影变幻等影像元素等等,就是为了让画面更具有电影造型、电影思想、电影美学方面的带入感”,殷际辉讲道,“我们在八月的青海,在天光多变,忽晴忽阴,而又多雨的季节,完成了《白牦牛》的创作工作,有些场次的画面为了达到特定的光影效果,先后进过三次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