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亲朋好友聚会,大家都会在一起嗑瓜子聊天,这种氛围非常好,其实我国嗑瓜子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那么,明代时当时最常见的瓜子是什么?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蚂蚁庄园小课堂1月11日答案
问题:明代时我国人民也爱嗑瓜子,当时最常见的瓜子是?
正确答案:西瓜子。
答案解析:在明清两代,没有其他瓜子能撼动西瓜子的地位,连宫廷也流行嗑瓜子,明代《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朱翊钧“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南瓜子从晚清开始流行,葵花子则从民国时期开始流行。
明代好多小说里会写到吃瓜子之类,当时吃的瓜子肯定不是葵花子,或是西瓜籽,西瓜传入中国也是晚进的事情。一种是魏晋时候传入中国,有两种说法,一种魏晋时候传入中国,称作寒瓜,主要在权贵家里,传播很小。另外一种说法是五代和宋初传到中国,当时比较明确记载了,而且在南宋官员出使到北方的金国,看到当地的瓜很少吃就带回临安周围。
很快就大面积种植。两宋之交,西瓜才在中原和江南地区大规模普及开来,大家也开始吃西瓜籽。
南瓜子和葵花子差不多,南瓜也是美洲植物,明末清初传到中国来的。并没有特别明确证据。猜测葵花子、南瓜子,清末变得流行可能和当时中国的鸦片馆和青楼蓬勃发展有关系,在这样场所里大家都需要嗑瓜子这样的东西。
延伸阅读: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嗑瓜子
首先,在中国磕瓜子的热潮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渊远流长的那种。在一千多年前,非洲的西瓜经过埃及、南欧、西欧,一路向着我国的北京进发,也开始了中国的嗑瓜子文化。到了北宋的时候,富贵人家吃糕点零食解闷,而寻常百姓吃不起,那么他们只能用西瓜籽炒熟嗑着吃,平时没事就跟邻居唠嗑唠嗑。
这时候,嗑瓜子还有一个别名是“穷嗑”,意思是说穷人家的食物。到了明朝,明神宗是一个特别喜欢嗑瓜子的人,可以用一个当代词来形容-“吃瓜群众”。正是因为他的喜爱,带起了朝廷上的达官贵人嗑瓜子的热潮,慢慢地嗑瓜子文化就蔓延开了。
再到晚清的时候,第一批真正的吃瓜群众诞生了,无论去到哪里,都喜欢在宽大的袖子里放一大把瓜子。瓜子也成为看戏听书的标配零食,如果不磕上满地一瓜子壳,那可是会被人们当成不合群的一个。后来,瓜子的队伍慢慢扩大,除了西瓜籽外,到了民国时期的葵瓜子,还有后来的南瓜籽、丝瓜籽等,纷纷加入了瓜子大队。
其次,要从人们吃瓜子的感受来讲讲了。就比如葵瓜子,其营养是非常丰富的,每百克瓜子中有597千卡热量,23.9克蛋白质,还有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被人们所知后,自然就会有很多人爱吃它了。
再者,瓜子里面含有大量的油分,吃瓜子时我们能吃到油香,香的食物人们也是自然而然多吃一些。瓜子属于坚果类,它有独特的样子,薄脆的皮很容易咬碎,让人能直接获得里面果肉的欢快感。而且瓜子的特殊香味,是可以给人以舌头口感的积累满足感。
这个满足感不单单是吃到瓜子里面的瓜子,而当人们看到满满嗑出的瓜子壳,也是一样会有满足感的哦!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