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源于不懈的钻研
士兵“创客”
张洪伟:“蓝军旅”三级军士长,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抓紧时间检修战车,凌晨紧急出动!”午夜,一纸全员全装参战的命令,打破了某旅的沉寂。
接到命令,所有保障人员都蒙了:检测一台自行火炮,3个人就需要20多分钟。稍有疏忽,还可能导致炮管在战斗中脱落。要在3个小时内检修近百辆战车,简直是天方夜谭!
正当大家心急如焚时,只见三级军士长张洪伟推着一套“自行火炮后坐检效仪”登场,不到10分钟便完成5辆战车的检修。
“我们每年要与全军10多支部队过招,武器装备接受实战检验的次数数不胜数,多亏了老张这些发明,给大家省了不少劲儿。”不少官兵都说,张洪伟是有名的士兵“创客”,他从军17载,革新成果30多项,解决40多个装备的战斗力瓶颈。《炮兵多功能检查靶》《某型周视瞄准镜检查仪》等成果还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其实也没啥,就是平时爱琢磨。”听到战友的褒奖,30多岁的老张咧嘴一笑,又低下头对着一块电路板“忙活”起来。
别说,老张琢磨出来的东西还真管用。那年冬季实兵演练,在该旅素有“神炮连”之称的三连的火力压制下,“红军”居然毫发未损,大摇大摆地穿过防线。复盘反思会上,三连官兵们真诚吸取教训的同时也深感无奈:“白花花的雪野,瞄准镜反射的光特别刺眼,啥都看不见!”
能不能弄个挡光板?为瞄准手配副墨镜行不行?演习归来,张洪伟拍着脑袋苦想,一连串方案和盘托出。
“灵感一来,挡都挡不住!”回忆起当时场景,张洪伟满是骄傲。两个多月时间里,他把自己“锁”进了修保间,反复评定出最佳方案后,就加班加点做模型,实地试验。最终,他成功用铝丝网、尼龙线等简易器材,制作出价格不过百元的“物镜伪装罩”,一举解决了强光刺眼问题,还大大提高了观测力和隐蔽能力。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地方很多单位都盯上了张洪伟。去年底,得知张洪伟即将服役期满,部队驻地和家乡的数家公司纷纷开出高薪待遇想聘请他。老家一个大型维修公司还专门派人陪同他妻子到部队做工作:“你们‘蓝军’部队一年多半时间都在野外,家庭孩子也照顾不上,如今地方提供了丰厚待遇,不如跟我回去!”
“部队正处于改革关键期,正需要像你这样的高素质骨干人才。”得知组织希望他继续留队,张洪伟当晚就以“我的本事是在部队学会的,应优先为部队打赢服务”为由说服了妻子。
“你带的兵都开始管你了,还这么拼命图个啥啊?”每每有人这样劝说他时,张洪伟总是笑笑说:“作为全军首支专业化模拟蓝军部队,我们就是砥砺军队战斗力的磨刀石!‘红军’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离不开牙锋嘴利的信息化‘蓝军’。我这个‘创客’虽然只是普通一兵,可在演兵场上作用不小。”
心声
“饮水思源”常感恩
■张洪伟
从没有一技之长到技术超群,战友们说这是我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我看来更离不开部队的悉心培养。老话讲,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改革关键期,更需要我们常怀一种“饮水思源”的感恩心,为部队战斗力牺牲一点个人小利,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