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从烽火岁月到振兴新篇 内坑全力打造港城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来源:晋江经济报 2025-11-06 11:05 http://www.mnw.cn/

  当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与闽南“爱拼才会赢”精神特质融合,注入新时代说唱的酷炫节奏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日前,晋江市内坑镇首支“致敬烽火精神、传递新时代正能量”说唱MV《烽火内坑》全网正式上线。

  这首歌曲用最潮的方式,打开最热血的内坑,讲述了内坑革命老区镇在新时代书写的高质量发展篇章。

  内坑地处晋江、南安交界,与安海、磁灶、南安官桥等镇接壤,福厦铁路和沈海高速公路横穿镇域,晋江火车站位于镇中心区域,是晋江市2个革命老区镇之一。

  近年来,内坑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区位叠加优势,主动衔接融入南翼高新区晋江区域“场站港协同”空间布局,瞄准“生态品质新城、物流集散中心、新兴产业基地”发展定位,通过深挖“一大优势”(区位叠加优势)、做足“两篇文章”(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和综合产业园区建设)、构筑“一个高地”(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高地),全力打造港城一体化先行示范区,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获评“中国鞋都·拖鞋名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安全社区、省级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财政收入连续两年突破7亿元,连续两年挺进全国镇域经济500强。

播撒革命火种注入红色基因

  内坑老区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1930年春,中共党员李肇云携妻子余丽英到砌坑崇实小学任教,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主义思想,发展党员,成立农会。此后,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调派张德秀、彭德清、粘文华等同志在晋(江)、南(安)边建立中共晋南特支(县委)。许多党员以教员、医生、工匠等身份作掩护,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11月,砌坑村成立党支部,尤大斧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后,长埔、葛洲、白垵等村先后成立党支部。1934年4月,尤大斧、吴永乐组建了晋南游击武装,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牵制敌人兵力,开展频繁的武装斗争。

  中央红军长征后,晋(江)南(安)地区党组织和晋南游击武装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和摧残,尤大斧、王美、尤灵波等一批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牺牲,10多人被捕,数十人转移他乡或避居国外,一些没有暴露目标的党员被迫转入隐蔽。但革命火种并未熄灭,经过土地革命及战争磨炼,爱党信党,敢于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内坑人民孕育着新的斗争。

  1936年春,李刚受彭德清派遣到晋(江)南(安)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党中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这时期,内坑地区基层党组织也得到恢复和加强,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并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2月,内坑后山村的朱义斌在南安岭兜养正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许集美、黄竹禄、朱义斌等在后山村成立临时支部。1942年,中共后山支部成立。此后,内坑地区党组织和群众武装组织扩展到后山、后桥、上岭、前山、张坑、下黄、下村云头等村庄,形成比较巩固的隐蔽根据地。

  1946年12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机关转移到后山村。此后,在泉州中心县委领导下,内坑地区党组织发动群众武装参加“攻打安海”,开展反“围剿”、反“清乡”、反“三征”斗争。

  1949年5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内坑后溪村召开干部会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部正式成立,号召各县、区广泛发动群众,发展武装,迎接解放大军到来。1949年8月31日,泉州团队与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解放泉州城,9月1日解放晋江,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内坑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

  自1930年春革命火种点燃,到新中国成立,内坑地区的党组织历经20年的革命斗争,已发展17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员达140多名。

  目前,内坑老区镇下辖28个行政村,有22个为革命基点村,不少乡村、学校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传承红色基因,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此外,内坑镇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五峰公园等红色遗迹被列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老区革命遗址,内坑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入2021年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同时,内坑镇还修缮了亭顶“红色粮仓”建筑群、砌坑村“乡愁记忆馆”、后溪会议旧址等,串联成红色线路,形成“可看、可听、可触摸”的沉浸式教育场景,打造“半日游”“一日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量超万人次。

建陶鞋塑“双轮驱动”智造新城蓄势腾飞

  峥嵘的战争岁月早已远去,优良的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内坑的发展与“红色”分不开。战争年代,内坑人民跟党走,积极投身革命,形成了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秉承“红色精神”,内坑后发赶超,形成建陶、鞋塑两大传统产业,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幸福美满。

  2010年,随着晋江火车站建成投用,内坑深挖“道口经济”,形成以恒安新型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晋江陆地港、普洛斯物流园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内坑经济发展新引擎,“红色老区”变成“红火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内坑镇已形成建陶(产值超180亿元)、鞋塑(产值超120亿元)为主,现代物流(营收超20亿元)、卫生用品(产值超30亿元)等为辅的产业格局,现有规上企业142家,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71.4亿元,比增8.4%。全镇共有38家规上建陶企业,行业拥有先进辊道窑生产线82条,在线监测干燥塔51座,年产瓷砖3亿平方米,从业人员近万人。

  近年来,内坑镇充分利用盘活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完成宝达、华锦等企业地块入市,盘活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增资技改,强化产品创新、品牌运作,推动萨克米、圣地亚等10家企业完成提质增效,8家企业加入“磁灶陶瓷”地理商标,新增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同时,鼓励建陶企业抱团拓展国内外市场,对内组织企业参加建博会、厦门石材展、中国建筑海外工程发展大会,对外组织泗农、泉隆赴俄罗斯出海考察市场。

  作为全国最大的拖鞋生产基地之一,内坑占据国内拖鞋出口市场的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穿着“内坑造”拖鞋。2024年,内坑镇成立晋江市拖鞋行业协会,全镇拖鞋注册企业620多家,年均产量超10亿双。其中,规上企业72家,上市后备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共28家。内坑主产区带动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辐射厦漳泉等地区,总产值超300亿元。

  2025年,内坑镇抢抓义乌全球窗口优势,主动链接各方优质资源,推动成立并建设内坑拖鞋义乌选品中心,启动“晋品出海,内坑拖鞋”义乌站和海内外站点,依托泉州(晋江)优品全球购海外展厅,搭建越南、印尼国际选品中心,全力破局全球跨境电商赛道,义乌站二季度销售额超千万元,出口比增20%。

  位于内坑镇的泉州晋江国际陆地港,每日车流如织,满载货物的集装箱通过多式联运网络通达全球。作为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陆地港创新打造的“超港口”模式,构筑起一条内联外通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大通道。这片繁忙景象,是内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2年,以晋江陆地港片区为主体的泉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据悉,陆地港片区以陆地港为中心,普洛斯晋江物流园、丝路云仓物流园、火车站货运站等相互联动,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远期规划面积约3500亩,入驻德邦、顺丰、极兔、安能等多家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目前,晋江国际陆地港已成为国内第二大陆港、口岸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平台,其中总业务量占福建省四个陆地港90%以上。

  此外,内坑镇立足“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策划实施总投资28亿元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聚力完善园区及周边基础设施,补强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全方位打造“产城人”融合样板城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美好生活变成现实

  “饮番奶,甲番饼(喝进口牛奶,吃进口饼干);坐火车,看电影。”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一句内坑群众常讲的顺口溜,也是革命先辈向大家描绘的未来美好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年“奢望”的美好生活已照进现实。

  近年来,内坑镇以争创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为总抓手,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着力构建独具内坑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白垵村以滋补品为纽带,开启了一场从无到有的产业突围,形成“参茸滋补品、海味、土特产”三大类数百种滋补品市场,成为泉州乃至福建省甚至是东南亚农土特产滋补品集散地;砌坑村探索实施“1314”党建工作法,获评“全国文明村”,并开辟屋顶光伏和冷链电商等新的增收渠道;亭顶村打造了“红色粮仓”文旅线路;黎山村通过串联革命记忆与集体经济的方式实现快速发展;长埔村通过千万元的“家园基金”撬动近3000万元的环境治理投入……

  当前,内坑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共成立21家专业合作社,培育5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泉州市级及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建成全市最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库,形成辣椒、米业、蔬菜等3个超亿元农业生产基地,构建农业育苗、生产加工、冷鲜配送等全产业链条,内坑胡萝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同时,内坑健全“统一承包+连片流转+高标改造+收益共享”的土地承包流转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79亩,全镇流转土地规模达9635亩,统一流转超4000亩,群众亩均增收200元、村集体亩均创收300元,实现群众收益与村集体收入“双提升”。推动长埔村在全市成立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促进会,示范带动黄塘等3个村成立促进会。此外,长埔村入选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黎山村、砌坑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

  2023年,内坑镇28个村村集体收入超25万元。其中,19个村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5个村超100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709.84万元。

  此外,为充分发挥老区政策优势,2021年初以来,内坑镇村两级策划实施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基础设施补短板等老区扶建项目84个,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04万元。深化“红色之旅、烽火内坑”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线农文旅融合,串联打造以“红色之旅、烽火内坑”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线路入选第二批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创建名单。

  实干笃行,奋楫争先。今天的革命老区内坑镇,经济发展强劲有力,乡风文明浸润街巷,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内坑镇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晋江实践、不断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中作出内坑贡献。

  (记者 蔡培仁 陈心心 秦越)

原标题:从烽火岁月到振兴新篇 内坑全力打造港城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从烽火岁月到振兴新篇 内坑全力打造港城一
  • 晋江:厝边同心修路记
  • 晋江:晴好天气在线 最高气温28℃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