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力燕在苏州用心服务“种子选手”
帮科学家成为企业家
11年前,于力燕就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中心。在此之前,他是某医疗集团的一线研发员。
成立科招中心,当时在全国开了先河,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科招中心的原班人马都是精挑细选的,有像于力燕这样的大公司研发人员,也有经验丰富的海归人才,他们跟海外精英人才沟通起来更顺畅,更容易建立认同感。
于力燕几乎每年都会去美国硅谷和一些高校密集的地方挖掘人才,“我们不在乎这些人才是否有资金、有团队,我们更看重这个人才是否掌握了某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所以,我们招了很多种子选手回来,在园区的孵化下,让他们成长为大树。”于力燕说。
2011年,于力燕打听到某世界五百强公司的研发总监想要回国创业,立即去联系,双方一拍即合。这个人就是陈永勤,他带着在流式细胞仪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没有资金,没有团队,只有一个创业的想法。短短三年后,陈永勤创立的公司被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收购,金额可能超过1亿美元。
让于力燕最有感触的是,这些人才被引进园区后,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管理一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变成了管理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企业家,他们面临着很多难题。整个过程中,科招中心要在他们创业的全生命周期内给予各种帮助。
“以前招才主要靠资金,等于用钱买人才。但现在不同,海外人才更看重园区的创业生态,产业链是否完备,居住环境是否优良,教育是否先进……”于力燕说,子女教育是海归人才考虑的大问题,园区建立了国内首家海归人才子女学校,解决了海归人才的后顾之忧。
以前,这些企业未成气候,于力燕得求着风投公司来园区投资。而现在不同了,园区很多生物医药企业越做越大,风投公司反过来求着中心人员说:“帮忙打个招呼吧,让我们也分点投资额度。”(记者 王伟健)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