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教育 > 人物 > 正文

云南昭通乡村教师李光友:一人教20学生 卖牛拿积蓄盖教室

来源:都市时报 2018-08-02 11:30 http://www.mnw.cn/

云南昭通乡村教师李光友:40年独自教学生 卖牛拿积蓄盖教室

­  “铅笔、小刀和橡皮擦都要带着来。到时候外面来的监考老师和我一样,你们不要慌,慢慢地做。”7月4日下午1点,李光友站在教室前排沾满黄泥的水泥地上来回走动,见有学生不专心,他伸手使劲敲了敲黑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复叮嘱将在6日早上进行的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  53岁的李光友是昭通大关县天星镇中心村白家坪苗寨“黄连小学”唯一的老师,他所在的教学点也是天星镇现今仍保留着的4所有代课教师存在的校区之一。9个孩子4女5男,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学生。

­  40多年前,7岁的李光友和讲台下的学生一样,用一样的课桌椅,看着同一块黑板,听着同一个上课铃用手敲击出的声响。不同的是,40多年后,还是那个教室,已经从瓦房变成了水泥平房。而这房,是李光友自己出资亲手建的。

­  “这是为了让学生

­  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场所”

­  到现在,新教室已经用了近一年。2017年的冬天,当地政府还为教室安装了两台空调用于取暖。

­  在2017年9月1日之前,黄连小学学生的上课条件在外面的人看来,确实像黄连一样苦。

­  地图导航显示,从天星镇到黄连小学最近的路线有10多公里,车程只需半小时左右。但这是条狭窄崎岖的山路,又值雨季,山体滑坡频发,路上积水又多,车轮时常陷入泥坑,行驶时间多了3倍不止。

­  由于实在不便外出,白家坪苗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和幼儿很少离开村庄。有人发现其中的商机,每隔几天就开着面包车运来水果、零食和生活用品,把车往黄连小学前方的平地上一停,打开扩音喇叭,这里就成了一个临时集市。

­  连接苗寨与黄连小学的这条公路是近两年才修建好的。虽说是条公路,但其实并不好走。下雨天,路面上的稀泥多得能盖过脚背。但正因为有了这条路,黄连小学也才有了今天的新教室。

­  53年时间,自己在这条路上往返了多少次?连李光友自己也说不清。他只知道在这条路上走“曾经是为了求学,而现在是为了教学”,人也从当初的粉面孩童变成了今天的白发中年。以前是为了自己,现在是为了孩子。

­  2017年4月,考虑到小学一年级新生5个月后就要入学,期间还要迎接寒冷冬季的考验,李光友卖掉了家里的3头牛,取出80多岁老母亲的养老钱和他此前外出务工4年攒下的积蓄,共5万多元,“自作主张”在大关县天星镇中心村白家坪苗寨建了两间教室。这两间教室占地60平方米,水泥平房,目前容纳了9个一年级学生和11个幼儿班学生。

­  “这个,是为了让学生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场所,能好好上课。”李光友说。

­  2017年9月1日——李光友牢记着这个新教室投入使用的日子。在这之前,黄连小学的校舍只是一处破旧的活动板房。在天星镇中心学校张副校长的记忆中,最早,黄连小学是土木结构的瓦房,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后,瓦房被鉴定为一级危房而拆除,后来由当地教育局牵头,在原址搭建了活动板房作为黄连小学的临时校舍。

­  说是“临时”,但校舍一用就是4年多。活动板房四周接口处开裂、外翻,四面漏风,雨季漏水,学生在里面无法安心读书。看着年幼的学生受苦,李光友心里很不好受。有人建议他先钉一钉板房的那些挡板。“将就着用用,等国家扶贫政策落地,苗寨易地搬迁的新房建好了,学生们就可以搬到条件更好的教学楼里上课了。”但李光友觉得等不了那么久。自那时起,“为学生建个新教室”就成了他的一桩心事。

­  到现在,新教室已经用了近一年。2017年的冬天,当地政府还为教室安装了两台空调用于取暖。蓝色活动板房废弃了,但李光友没舍得扔,他把它们拆成了小块儿,搭在教室的顶上。

­  “那个时候

­  教课一学期才有2000元工资”

­  由于苗寨语言环境特殊,难住了不少外来的授课教师。4年时间,14名公办教师全部离开。

­  李光友是个“恋旧”的人。从1991年起,他就在苗寨担任代课教师,土木结构的老校区拆除前,他把能够再利用的窗框、门、桌椅、铁质的手敲式铃铛、黑板全部搬回了家,去年建房时,他将这些能再利用的东西又原封不动地移了进去。李光友一直觉得,这些老物件是黄连小学的历史见证。“每次看到这些课桌,我都能回想起小时候教过自己的老师,回想起我曾经教过的学生”。

­  身在苗寨,李光友认为,自己作为老师,应该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2017年秋季,想起进城培训时听到的一句“自己民族的文化不能丢”,李光友决定在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中单独列出一节“苗文”课,每周四下午准时开课。教课时,他会先按书上的读法教一遍汉语,再把汉语翻译成苗语,让苗族孩子看到汉字就能联想到苗语中对应的事物。

­  实际上,在苗文课单独列课之前,李光友一直都在苗寨用苗、汉双语教学。一方面,“双语教学”可以帮助汉语说不好的苗族孩子学汉语,等他们小学三年级升入寄宿制教育的村完小时,就能迅速适应普通话教学。“以前在苗寨,很多人因为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话,到了医院找医生,连自己的病情都讲不清楚。我教学生学普通话,起码能让这些家庭有个到了医院能识字、能带路的人。”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孩子们把苗语继承下去,不要忘记。

­  由于苗寨语言环境特殊,难住了不少外来的授课教师。以前,黄连小学是一所完小,学生人数最多的时候曾有200多名。1995年,当地教育局为提高黄连小学的师资水平,从外面调来14名新教师;而李光友只有初中文凭,由于文化水平达不到要求,他当年7月离开了学校,外出务工。“当年离开岗位,我不难过。只要学生学得走,我就很开心。”

­  但,当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公办老师由于语言不通,日常教学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只能请苗寨里的一些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年来学校当助教。李光友在外打工4年回来之后,他发现调来的14名公办教师已经全部离开了黄连小学。

­  大山深处留不住年轻教师的心,低薪和艰苦的环境成了他们离开的理由。李光友的侄儿媳妇有高中文凭,也曾受聘于黄连小学,教过一段时间的书。但由于条件艰苦,工资低,正常生活开支都无法维持。2012年,临产的她与李光友商量,让他暂时接替自己的职位授课,李光友答应了。

­  “那个时候,代课老师教课一学期才有2000元工资,还不如外面打工一个月的收入高。而且这份工资还得等到教完半年的课程,才领得到。”相比在外务工、年收入数万元的村民来说,李光友在校教书所得的8440元年收入还不及他们的一半。迫于生计,李光友也曾想过打退堂鼓,但思前想后,他还是觉得不能放弃。“我走掉了,学校肯定会因为少了一个老师而重新作教学调整。”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村郑和广场今日揭幕(视频)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村郑和广场今日揭幕(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山海奇遇·福见成长”十大夏季亲子旅游 洛江区政府区长郭宁带队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福州大学与浦城县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 华为连发两款鸿蒙电脑 首发价格7999元起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章更生决定逮捕 福建:引“活水”润“良田” 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025时间、日程确 中国智能手环线上销量TOP5出炉:小米独占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