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剪”是怎样炼成的
——“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准备比赛”
2015年的巴西赛场上,聂凤“一战成名”,无数镁光灯聚焦在她身上,一时间成了万众瞩目的话题人物。可在此之前,她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与黯淡。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每届比赛,每个国家只能派出一名选手参加一个项目,参赛机会十分宝贵。“跟游戏里‘打怪升级’差不多,大部分人在前面就倒下了,能坚持到最后和终极大Boss对决的,只有一个人。”
然而,现实比游戏要残酷、艰苦得多。“17岁起,我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准备比赛。大大小小的比赛经历过30来场,最多的,就是‘淘汰赛’。”“淘汰赛”在入学时的班级里就开始了,随后是年级、学校、省市选拔。国内每个省市再挑出两名选手参加全国选拔赛,选取10名进入国家队。一个半月后,留下5个;再训练一个半月,留下2个;最后决定参加比赛的唯一选手。
为了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聂凤比初学时更加努力。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除了专业训练,每日还有近两个小时的体能锻炼。备战期间,聂凤每天练习的头模至少3个,一年能剪掉两三千个头模。“虽然把能用来训练的时间都用起来了,但对手实力太强,我还是当了两届‘世赛’的‘陪练’。”聂凤显得有些无奈。
2011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聂凤以全国前五的成绩入选国家队,但在最终的集训阶段被淘汰;2013年,第四十二届大赛,聂凤在全国选拔赛中拔得头筹,本以为胜券在握,却在最后阶段滑落至第三名;到了2015年,面对第四十三届大赛的选拔,聂凤倍感压力:“世界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有年龄限制,一般要在22岁以下。这次比赛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虽然这回在最初的选拔赛中聂凤只排在第四,但她吸取了上届比赛的教训,迅速调整好心态,终于在这次赢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
常年高强度训练,聂凤的身体也受了一些影响:颈部脊椎有些弯曲,头部微倾,手背和手臂上的肌肉也凸了起来。“剪个头而已,至于把自己累成这样吗?”一开始,身边的很多人都对她的“拼命”表示不解;而当荣誉向这小姑娘纷至沓来时,又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教授、拿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不都是专家学者这些高大上的人物吗?一个剪头发的,不可能吧!”聂凤坦言,抛开少数人的质疑不管,最欣慰的是,学生们在她身上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希望。“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愿意把美发造型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这会为整个行业注入一股‘新生命’。”
“过去,由于社会观念、薪酬待遇等因素,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不高。随着整个社会对‘工匠精神’的不断追求和崇尚,人们的就业观念已经慢慢有所改变。”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校长朱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