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此时我心中更加思念我的老师……”“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您辛苦啦!’”……上周,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27个教师节,本报《教育专刊》正式启动2011年教师节特别策划——我和老师不得不说的故事,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短短一周的时间,就收到了近50篇读者征文,文稿中充盈着对老师无限的怀念和感恩!
五十篇征文述说 难忘恩师、情意无限
“又到了教师节……5年了,每逢到了这个节日,深深地歉疚感总是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读者“月亮”给本报发来征文,她说,自己是一名小学老师,当看到本报教师节的征稿,她就想起自己一位离世的恩师。在恩师病重临终前,自己未能到他的病床上看他一眼,为这遗憾,她愧疚了整整5年,希望借由本报的征稿,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而来自南安的刘晓伟也通过本报向恩师表达谢意。他说,小学升初中时,他的考试成绩就差两分,面临复读或者交钱上学两种选择。后来,父亲给他选择了后者,因此他成了一名初中生。刚进初中,因为自己是靠钱上的初中,再加上个子矮,总觉得低人一等,也因此无心学习,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睡觉。而班主任杨老师从未放弃他,还常常鼓励他说“像你这样的学生,只要好好学习,以后考南大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这让刘晓伟重燃起学习的信心。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刘晓伟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如今,刘晓伟工作顺利,但仍然惦念这位恩师,感谢恩师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重塑他的命运。
来自泉港的“星辰”想对教过自己的所有恩师表达节日的祝福;而晋江的许红雨想对自己的恩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短短一周,《教育周刊》收到近50篇征文。在收到的征文稿中,很多读者都是用无声的文字给老师悄悄地送上祝福。
征文9月5日截止 一起向老师道声谢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接触过很多老师。语文老师教会我们“a、o、e”,数学老师教会我们“加、减、乘、除”,音乐老师教会我们“do、re、mi、fa”,化学老师教会我们“碳、氮、氧、氟”。
有些老师走的是亲民路线,每天乐呵呵的,上他的课一点也没压力;有些老师就比较威严,他在讲台上吼一吼,同学们就会在台下抖三抖。可是不管曾经挨过多少次批评、被罚过多少次站,在长大以后,我们总是忘不了这些老师。当老师们辛劳半生走下讲台以后,他们惦记的也是曾经的学生。
这次教师节的特别活动里,本报《教育专刊》继续全社会广泛征集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如果你也有和老师“不得不说”的故事,如果你想向自己的恩师送去一份心意,无论是让人感动的,还是让人捧腹的,都不妨趁着这次机会,拿起你手中的笔,挥洒你的文采,写下你的故事,告诉老师你从来没忘记他的教诲、他的关怀、他的鞭策。
本次征文截止日期是9月5日,你可以把故事发送至邮箱hxyfzu@163.com,也可以登录海角五号博学堂(http://www.ihaij.com)说说你和你的老师不得不说的故事!(本网记者 黄晓燕)
习作选登
教师节快来了,每个人从上学校到进入社会都会遇到性格各异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一段别样的青春,可以在闲暇时细细回味。我接下来要讲的是我和我初三班主任的一段旧事,也许旁人会感觉很荒诞甚至不合情理,但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记得我上初三是2006年,那时候网吧这玩意儿才刚刚在全国热起来。那时候,我和班上几个哥们常常在夜自习翻墙,到附近居民家开的黑网吧去上网。那时候,不大会玩游戏,一般就玩玩“街头篮球”、“红色警戒”一类的游戏,大多数时间还是守着QQ聊天框,幻想哪一天会有美女敲开我的聊天窗口。
由于经常翻墙,学校最低矮的那道墙的很多砖头都掉了。那些天,快中考了,政教处的老师抓得很紧。我们哥儿几个正在谋划着以什么方式逃出“地狱”,到网吧去High一把。这时,一个眼尖的同学看到后门开了一条缝,我们就顺着墙根摸了过去。就当我们都出了后门,前面的一声惊呼,像是摸到“大白鲨”了。我们寻声望去,不好,是胖子老班下的套,正在前头等着。正待我等欲作鸟兽散时,老班用和蔼的声音(至少是记忆中最和蔼的一次)发话了,“你们几个,过来拿网卡,我给你们办了很多张,下次要出去跟我说一声,我来开后门”。
那个晚上,我们用老班给的网卡去了一家正规网吧玩了个通宵。但从那以后,那道矮墙,再没有被人翻过,并且不久就长上了野草。老班的后门也没再开过,因为我们几个顽固分子在那一夜过后,就约定不为自己,也要为开后门的老班争口气。
那一年,我们几个都考上了市里头的达标中学。虽然我还是通过定向勉强进的达标校,但我没有给老班丢人。
老师,教师节快乐。希望您的后门一直开着,您的网卡一直办着。(再见南郭/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