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王声云:精细管理培养拔尖学生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2011年高考,南安一中黄宇健同学以708分摘取泉州市理科投档分状元桂冠。该校本届考生中,共有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学生拔尖,校长也不平凡。今年7月,南安一中校长王声云受邀参加北京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这是北大为感谢各地中学为其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而发出的特别邀请,本次泉州市仅有王声云校长一人获此殊荣,全省也只有3个名额。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该校“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体制,让王声云校长能够管理得轻松,管理得有效。

校长名片

  王声云,特级教师,2002年8月起任南安一中校长。现为福建省人大代表、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省中学地理教研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中学地理教研会常务副理事长、南安市地理学会理事长。曾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中学校长”、“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泉州市首届十佳名校长”、“泉州市中年教师创优质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完善竞赛管理制

让拔尖学生持续“冒尖”

  南安一中在培养学科拔尖学生方面,有一套很完善的“四定”竞赛管理制度,即定教师、定学生、定地点、定时间。“定教师”,即搞承包责任制,由一至两名教练员老师从高一年级的学科兴趣班抓起,直至高三年竞赛结束,竞赛成绩好与坏,荣誉大与小他们都包下。这样职责明确,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高,干劲大。“定学生”,就是每个学生只能选一个学科,这样就能集中精力把这科学深、学透、学好。“定地点”,即每个竞赛班都有固定的教室。“定时间”,是每周利用傍晚、晚上或周末时间固定训练几节课。

  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学校会通过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再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填报自己兴趣的学科,每个学科兴趣小组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一些学科素质较高的学生脱颖而出,学校再把他们集中到一起组成竞争力较强的竞赛集训队,由教练员进行专门强化训练,促进他们更快地提高、拔尖。

  科学化的管理,产生显著的成果。2008年傅永平同学在第4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实验分、理论分和总分三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取金牌;2011年,林伟南同学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三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

  “这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知名大学。”校长王声云说,2008年学校有11人考上清华、北大,今年又有6人考上清华、北大,其中黄宇健同学更是以708分获得2011年高考泉州市理科投档分第一名。

  更难得的是,这些进入国内一流学府的南一学子,在大学里同样表现出色。该校2008届毕业生傅永平同学,获得化学奥赛国际金牌后被北大化学专业录取,由于在高中知识基础扎实,进入北大后,不仅学习轻松、成绩突出,很快被教授选中进行课题研究,目前虽然才大三,但已有三篇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期刊上。

  “据说博士生毕业发表论文的积分是4分以上,而傅永平同学目前发表的论文积分已达到10几分了,大大超过博士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了。”提起学生的成就,王声云校长很骄傲,在他看来,仅仅高考出色是不够的,让这些拔尖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够不断发展,继续冒尖,才是更大的成功。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