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三
游戏闯关!小学生玩转“单位帝国”
一分米大约有多长?一平方米能站几个小伙伴?50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颗?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带孩子玩转“数学中的计量单位”,游戏涉及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数学计量单位。学生参与不同的游戏,完成任务可获得印章。
“装豆挑战”游戏,孩子们用杂豆铺满一平方分米的纸盘。“跟着感觉走”要求学生蒙眼凭感觉走1米或2米。最最紧张的要属“按时穿衣戴帽”,同学两人一组,在1分钟内穿上爸爸的衬衫,戴上帽子,再脱掉帽子和衬衫。“从来没尝试过穿衣服这么快!平时只有游泳换衣服才会接近这种速度。”得知自己挑战成功,三(1)班的闾彦泽舒了口气。他告诉记者,每个单位游戏都很有挑战性,他最喜欢的是“挤挤更开心”游戏,小伙伴“组团”站到一平方米的圈内。“站的人多的组获胜,身材瘦的同学可受欢迎了呢!”
学校说——
为什么把数学节办成“嘉年华”?
连办三届,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记者了解到,芳草园小学的数学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今年的主题是“数学改变生活”。一到六年级有不同的主题。一年级学生踏上“货币之旅”,中国古代钱币、泰铢、日元……孩子们只要能准确读出纸币上的数值,顺利完成挑战,就能得到购物奖励券。二年级举办了一场“舌尖上的美食节”,每个班级出售不同城市的特色美食。龙虾、寿司、生煎包……每一样食品都标出了价格和热量。每个孩子不仅要购买价值30元的商品,还要计算美食的热量。三年级设计了很多与数学计量“单位”有关的游戏,比如让孩子在一分钟内穿衣戴帽,闭着眼睛走1米或2米的距离等;四年级“服装改变你的人身”,小设计师们“脑洞大开”,设计服装不仅有创意,还有运用很多数学原理。五年级学生模拟“投资”,进货、开店、营销,每个环节都有“大学问”。六年级举办了“我是数学演讲家”活动,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话题,制作ppt,现场演讲。两天的时间,孩子们真真切切玩了一把数学,更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数学摒弃“功利”,培养的是素养
提到数学,很多人会想到枯燥的做题,繁琐的计算。为什么芳草园小学的数学节能办得热热闹闹,还能让学生直呼“好玩到爆”呢?芳草园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学节主要突出“生活”和“节”两个元素,既没有比赛也没有做题。“我们希望学生像过节一样,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收获数学知识。”学校的数学节就像“嘉年华”,老师们设计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游戏,给学生创造充分体验的机会。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和数学有关系。”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举办数学节就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元素,教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现数学的美感。“比如设计衣服,一开始孩子们不觉得衣服和数学有关。通过研究,他们慢慢认识到人体有很多数学元素,数学能让人更美!”
芳草园小学相关负责人认为,学校举办数学节没有抱着“功利”目的,效果也不是立刻能显现的。“润物细无声,长远看来,孩子们的数学素养一定会提升。”(通讯员 张缅 扬子晚报记者 李晨 摄影 罗皞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