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习发展的年度特征
通过建构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和年度发展指数,白皮书进一步从自然状态的互联网学习发展特征、教育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特征两个角度阐述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的年度特征。
自然状态的互联网学习发展特征包括:互联网学习者以约13个百分点的增长向更大年龄者迁移;学习时长中高频使用比率以约12个百分点的增长向沉浸式方向发展;“互联网+教育”进程发展明显,行业呈规模化、专业化态势;互联网教育回归教育本质,从保证公平兼顾到提升质量;AI类新技术提速互联网学习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发展;学习者及家长付费互联网学习服务的意愿和潜能正在提升;互联网学习驱动着开放性、终身化学习环境的生成。
教育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特征包括:发展指数学段差异明显,地域性学校发展具有差异性;教育信息化体系开始重构,借力互联网塑型协同发展生态;信息化驱动教育发展内生力量,教科研及教研互联网升级。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人际互动,包含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语言学习,其目的在于与人交流,这里面除了向老师学习,也需要和同学切磋,借由同学之间的感染力、竞争性及模仿性,来深化学习结果。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一直是我国优先发展的行业。从2016年到2018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到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及2018年4月刚推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都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在线教育开始迈进“个性化”时代。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能够实时精准掌握教学状况,提供相对应的教学资源,让学习更有效;同时,VR/AR的普及将让教学全面视觉化,甚至媲美真人交流的效果,加速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提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重视建设、应用的第一阶段进入了重视融合、创新的第二个阶段,即“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如何落到实处,各学段、各地区的实践如何接受检验与评估,如何在现有成果上继续深化、推进教育信息化,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更反映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进程的“当下”真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