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日前发布一期主题为“教师职业中的性别失衡”的《教育指标关注》。该报告指出,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严重的性别失衡。不仅女性在教师中占大多数,而且女性在各教育阶段和教育领域的分布也非常不均衡,令人担忧。
教师职业性别差距日益扩大
教师是一个高度性别化的职业,在经合组织各经济体,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平均占2/3。教师性别失衡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俄罗斯尤其严重,这些国家大约4/5的教师都是女性。在有数据的31个国家中,日本是唯一一个女教师比例低于男教师的国家,女性教师占48%,这一结果可能与日本劳动力市场女性参与率整体较低有关。
目前有很多证据显示,在过去10年,教学行业在逐渐女性化。例如,在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中,平均女教师比例从2005年的61%提高到了2010年的65%,2014年则达到68%。女性教师比例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有可得数据的国家都有体现。但是,各经济体女性教师增加幅度存在巨大差异,如斯洛文尼亚和美国女性教师增长不到1%,而德国、希腊和日本则增长了15%。
不同教育领域与阶段性别比例差异显著
尽管女性在教师职业中占大多数,但是她们在领导岗位的比例仍然不足。根据2016年调查数据,经合组织各经济体中平均68%的中学教师为女性,但是女性校长所占比例则为45%。由于校长通常从教师中产生,这表明女性教师与男性同辈相比晋升为校长的可能性较低。
另外,不同教育领域也存在性别失衡。2015年,在经合组织各经济体的初中阶段,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科女性教师所占比例低于她们在整个教学行业所占的比例。
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性别失衡逐渐降低,女性教师比例趋于下降。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平均而言,在学前教育阶段,女性教师占97%,小学阶段占82%,在中学阶段下降为63%,高等教育阶段则为43%。这一现象在有数据的大多数国家都非常普遍。在小学阶段,除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外,所有国家女性教师比例都超过了60%。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只有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俄罗斯4个国家的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多。